首頁 » 全台 » 文化設施查詢 » 文化設施明細
西本願寺輪番所,遺跡(參道、本堂、御廟所)
介紹
一、輪番所即為真宗本派本願寺輪番(似住持)之宿舍,初建於大正十三年(1924)五月。建築之工事負責人為大石熊太郎;監工為浦田永太郎氏。興建原由大正十三年一月十一日午前二時,原本派本願寺內之集會所鄰室客房(當時的假輪番所)自浴室部分發生大火,造成集會所事務客室(假輪番所)及炊事場八十餘坪燒盡。故而後任之佐佐木輪番繼而興築一獨立之輪番所,於大正十三年五月著手,於同年九月初竣工。輪番所為傳統之日式宿舍建築,約210平方公尺。屋頂為四坡水,牆身為雨淋板式構造,部分內牆仍留有編竹夾泥之牆體構造。目前建築保存現況,在牆身部分多以塑膠浪板及鐵皮作為牆體之修補,牆身台基部分亦被加建遮蔽且部份毀損。屋頂部分封簷板風化損壞嚴重,檐口部瓦片鬆脫。據現有住戶表示,屋頂曾於十年前修過,但瓦片未換,日式鬼瓦與脊瓦保存完好,初步推測因為日治時期之形式。 二、參道:本堂與山門之間,寬4.55米、長約35米的鋪石參道,是有日人信徒捐款興建山門之後,即決定進行施工,並且在二個月內就完工,目前山門已不存在。 三、本堂:建築物於昭和5(1930)年開工,昭和6年竣工,以鋼筋混凝土造底層,在其上興建木造殿堂,正面寬33.875公尺,縱深33.21公尺,高23公尺,建坪302坪。戰後本堂轉為中華理教總會之佛堂使用,1975年發生火災,上部的木造殿堂皆被燒毀,目前僅存有一層樓高的臺基,以及階梯和部分欄杆、扶手等。臺基內部曾有許多住戶將其分隔成多戶住家使用。 四、御廟所:地窖為1933年前大殿舊台基殘蹟,以銅板葺成重簷屋頂,上有九重相輪,前方為圓弧形之「唐門」,面積約416.5m2 ,於1975燒毀, 僅存台基與存放骨灰之地下室。
主類別名稱
文化資產
類別名稱
文化資產
類型
20060221000002
版本編號
1
來源網址
http://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historicalBuilding/20060221000002  
地址
中華路1段174-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