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2年荷蘭建「奧倫治」城,於1640年竣工完工並改稱為「熱蘭遮城」,城分內外兩城,內城形方,共築三層,下層位於地面下,作為倉庫,地上有兩層,上層四角有稜堡,兩角之中間有北、東、南三門,北門門額上刻有T'CASTEEL ZEELDIA GEBOUWED ANNO 1634(熱蘭遮城建於1634年)字樣。下層四角亦有稜堡,台基各邊中央各有半圓堡,半圓形中央各有井一口。
北側有小門及樓梯,可下地下室的彈藥庫。上下兩層富有雉堞,突出的稜堡附設有瞭望塔,稜堡作為砲塔之用,各有大砲五門。整座城堡係以糯米汁、糖漿、砂與牡蠣殼粉調製而成。現存城牆數段及半圓形之稜堡殘蹟各一,其中以目前安平古堡殘蹟規模最大。
十五世紀末葉,葡萄牙人發現由歐洲經好望角直抵東方的航線後,西方勢力逐漸東移。首先是葡萄牙人進佔澳門,並在中國東南沿海分設領館;接著西班牙人跟進,日本人也不甘示弱;使得早想與明帝國通商的荷蘭人倍受經濟壓力。
十七世紀末葉,荷蘭人兩度進佔澎湖,都被明帝國打退。西元一六二三年九月,提督雷爾生率兵,在安平港口建築竹岩,後來因明帝國攻澎湖,荷蘭軍情吃緊,而撤守軍、拆竹岩。西元一六二四年七月,又轉佔臺灣,以遜克為駐臺第一任總督,在一鯤身竹岩的舊址上構築城垣,由於磚石奇缺,先用砂土及不板建造,稱為奧倫尼亞城。西元一六二七年改名為熱蘭遮城,並就城垣材料,逐步改為磚石構造。全部工程於西元一六三三年元月一日完成,這便是初期的臺灣城(臺灣城又稱王城、赤嵌城、安平城)。又因原為荷蘭人所建,早期的漢人稱荷蘭人為紅毛,所以把這座魏峨的域稱為紅毛城。日治時期改建後,稱為安平古堡,沿用至今。
明永曆十五年(1661),鄭成功來台驅荷,並遷居熱蘭遮城,故名王城。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臺灣納入清國版圖,王城喪失其地位,設軍裝局。同治十年 (1871)軍火庫爆炸,城垣傾圮,清同治十三(1874)沈葆楨有鑑於淪為殘蹟的臺灣城軍事價值已失,遂大量拆除臺灣城磚石為興築二鯤鯓砲臺(今億載金城)所需建材,至此臺灣城僅餘斷垣殘壁。日明治三十年(1897),為建造安平海關宿舍,就殘蹟之上另築高台,其上在建西式洋樓,改稱安平古堡,此時台灣城原貌盡失,空留一堵殘牆為歷史見證。(施添福,1999:48頁)然依日昭和11年(1936)栗山俊一繪製之復原圖推測,角(外)城似有內、外城壁,此外,除已經指定者外,當時外城尚有五段殘蹟。
位於古堡街、國勝路、安平路85巷及安北路圍塑概成「L」形街廓內,分佈六段疑似台灣城殘蹟。
其一隱於國勝路71、73、75、77、79號後民宅間,概與國勝路平行,推測應為角(外)城北側城牆殘蹟,約高2公尺,長38.7公尺,2公尺厚,牆上有一寬約2公尺,1.5公尺高門洞(曾國恩建築師事務所,1993:100頁);二、三段分別藏身於國勝路67號及與其相連之棺材店間圍牆,二者總長約1.5公尺,皆約高2.7公尺,前者厚約0.5公尺,其分段長度不詳;其四位於西龍殿後,初步推斷,疑似角(外)城西南側稜堡殘蹟,約長15.15公尺,高5.4公尺,側立面呈梯形,下寬上窄,城厚不詳;另五、六兩段,前者是安龍壇東北面圍牆與國勝路67號為界,約長7.63公尺,高1.81公尺,城厚不詳,牆上開有葫蘆形門洞,觀構造用磚之尺寸、灰漿推測似非台灣城殘蹟;後者乃國勝路75號前之外圍牆,約長3.18公尺,高2公尺,厚0.32公尺,多為花台所掩,難以窺其全貌。綜上所述,城殘蹟受限其夾於二宅間,縫隙狹小,無法容身測度其長、厚,未盡之處尚待進一步調查。
民國九十年九月,台南市政府推動「安平港國家歷史風景區」計畫,曾以非破壞性的透地雷達探測,獲知多處內城牆基遺址;並結合建築、土木與考古的科技整合,進行學術性的歷史考古頗有斬獲。民國九十三年九月,台南市政府將相關外城遺蹟列為「市定古蹟」,名曰「熱蘭遮城城垣暨城內建築遺構」,加以保存維護。館畔暸望塔為近代所建,登塔極目遠眺,依稀可以凝視海岸,遙想鹿耳門明軍登陸、北線尾荷蘭熱堡,或作「海堡」兩軍交戰,鄭氏功業已成永恆。
安平小砲臺
位在台灣城殘蹟西側,砲台護城石堤呈狹長狀南北延伸,安平小砲台包括砲台主體及北面的護城石堤。 砲台主體位在水池公園旁,為花崗石、卵石砌成,南北西面有六個磚造雉堞,其下有地下彈藥庫的設置,砲台地面為油面磚,台上原為英式B.P.九磅彈前膛鐵砲,現在所見的砲已非原物;北面的石堤以咾咕石堆砌,三合土填築而成,留有射口,射口設有柵門擋水,石堤前半部深入民宅與王城西社區活動 中心空地而緊鄰民宅;後半部則是以舊砲台為主的石堤,隔道路臨廣場、低矮的民宅、與幼稚園、天主堂,西側為魚塭,形成線形防禦系統。
明永曆十五年(1661),鄭成功來台驅荷,並遷居熱蘭遮城,故名王城。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臺灣納入清國版圖,王城喪失其地位,設軍裝局。同治十年 (1871)軍火庫爆炸,城垣傾圮,清同治十三(1874)沈葆楨有鑑於淪為殘蹟的臺灣城軍事價值已失,遂大量拆除臺灣城磚石為興築二鯤鯓砲臺(今億載金城)所需建材,至此臺灣城僅餘斷垣殘壁。日明治三十年(1897),為建造安平海關宿舍,就殘蹟之上另築高台,其上在建西式洋樓,改稱安平古堡,此時台灣城原貌盡失,空留一堵殘牆為歷史見證。(施添福,1999:48頁)然依日昭
安平區
在地藝文
12/24/2020 12:00:39 PM
週一到週四 8:30-17:30
週五到週日(及國定假日) 8:30-20:00
886-6-2267348
708 臺南市安平區國勝路82號
瀏覽次數:2
更新日期:1/28/2021 2:46:13 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