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光華街上大東、小東門間殘垣,依其構造及外觀推測,應與今成大光復校區內小東門段殘蹟同在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所興建。清領時期在台發生朱一貴事件,遂於雍正十一年(1733)題准興築木柵竹城。乾隆五十三年(1788),發生林爽文事件,平定後為加強府城防務,改木柵竹城為土城,屏垣愈形鞏固,規模也更加宏偉,奠定日後規模,怠至道光十二年(1833)歷經張丙之役後,擴建外城,直至日明治四十四年(1911年)實施台南市區改正計畫,始陸續拆除城牆。
位於光華街與東門路一段56巷交叉口處兩段城垣殘蹟,南段位於民宅內,北段介於兩民宅間。自外部觀察,應為磚石構造,由端部往底部放腳處理,東西側立面呈梯形。光華街週邊屬住宅區,整體景觀大致完好。南段殘垣自外部觀察,整體舊貌已不復見,僅存牆身。北段城垣介於兩民宅間,西臨東榮街面遭鐵柵阻隔難以進入,無法窺其全貌,從柵條縫隙可見殘存牆身。
位於光華街上大東、小東門間殘垣,依其構造及外觀推測,應與今成大光復校區內小東門段殘蹟同在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所興建。清領時期在台發生朱一貴事件,遂於雍正十一年(1733)題准興築木柵竹城。乾隆五十三年(1788),發生林爽文事件,平定後為加強府城防務,改木柵竹城為土城,屏垣愈形鞏固,規模也更加宏偉,奠定日後規模,怠至道光十二年(1833)歷經張丙之役後,擴建外城,直至日明治四十四年(1911年)實施台南市區改正計畫,始陸續拆除城牆。
位於光華街與東門路一段56巷交叉口處兩段城垣殘蹟,南段位於民宅
東區
在地藝文
9/19/2019 9:56:46 AM
全天開放
886-6-2213597
701 臺南市東區光華街225號(對面)
瀏覽次數:5
更新日期:1/28/2021 2:46:13 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