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王宮位於台南市最南端仁德區二行里(舊稱二層行),雖為小村莊,卻蘊藏珍貴台灣歷史,二層行為荷據時期漢人開墾據點,鄭氏時期,鄭成功在台南赤嵌設東都明京,於二層行設置萬年縣治,建衙署,民國97年12月14日原台南縣政府於清王宮廣場設置「古萬年縣治紀念碑」。
清王宮前臨二層行溪,荷據時期稱「清水溪」,明清以後稱「二贊行溪」,咸豐、同治年間稱為「二層行溪」,民國49年台灣省政府改稱「二仁溪」,二層行橋位於清王宮廟前;康熙59年(西元1720年)陳文達《台灣縣志》記載「二層行橋在文賢里,春秋之間,架竹為橋,上覆以土,可通馬車,夏秋水漲,以小舟渡人。橋原係鳳山縣界」。日治時期開闢縱貫鐵路,於大正10年(西元1921年)在二層行溪新建水泥橋,此橋訖今依舊存在。
清王宮創建於嘉慶3年(西元1789年),廟址附近原為鄭氏時期萬年縣、州治遺址,也是萬年縣、州之行政中心,其地位僅次於東都明京和承天府。明鄭時期萬年縣、州之協防將領因公殉職後葬於二層行東北邊,後人為感念其功,常至墓前瞻拜,逐漸威靈顯赫,為庄民所共仰。駐守二層行北邊之鹽水埔汛外委(位階如今之警察機關分駐所所長)董詠有感於神威,乃倡議建廟,獲地方耆老和信眾贊同與相助,乃鳩資興建。
廟成後,為紀念開台聖王及對萬年縣、州具有貢獻者,以延平王朱(鄭)成功為朱府千歲(大千歲);以萬年州首任知府謝岩為謝府千歲(二千歲);以因公殉職協防將領為清府千歲(三千歲),合稱「三府千歲」。當時為防止有反清復明之嫌,將廟名訂為「清王廟」,主祀「清府千歲」。
清王宮創建於1789年(嘉慶三年),廟址附近原為明鄭時期萬年縣、州治遺址,也是萬年縣、州之行政中心,其地位僅次於東都明京和承天府。鄭氏時期萬年縣、州之協防將領因公殉職後葬於二層行東北邊,後人為感念其功,常至墓前瞻拜,逐漸威靈顯赫,為庄民所共仰。1798年(嘉慶三年)駐守二層行北邊之鹽水埔汛外委(位階如今之警察機關分駐所所長)董詠有感於神威,乃倡議建廟,獲地方耆老和信眾贊同與相助,乃鳩資三千元興建。
仁德區
宗教廟宇
9/18/2019 2:27:45 PM
全年無休
886-6-2665445
717 臺南市仁德區行大街2號
瀏覽次數:3
更新日期:1/28/2021 2:46:13 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