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著台灣舞蹈先驅蔡瑞月女士在舞蹈社的舞蹈教學、演出、國際交流活動,而讓「蔡瑞月舞蹈研究社」,從「日式文官宿舍木造建築」的空間意義,轉變為「台灣舞蹈搖籃地」。
「蔡瑞月舞蹈研究社」,如當年蔡瑞月與雷石榆組成的「詩人家庭」,充滿舞蹈、音樂、戲劇、人文,是不少藝文人士到訪的藝文沙龍;也是戒嚴年代裡許多年輕人學習舞蹈、解放肢體的搖籃地,點燃無數舞者心中對舞蹈的燎原星火;更吸引了國際舞蹈大師康寧漢、馬莎‧葛蘭姆、伊莉莎白‧陶曼駐足,是世界與台灣舞蹈交流的重要入口。
浴火重生的「蔡瑞月舞蹈研究社」,以「玫瑰古蹟」為喻,呼應蔡瑞月女士的創作「牢獄與玫瑰」——在困境、苦難中仍不滅的愛。「蔡瑞月舞蹈研究社」也將化為愛的園地,以現代舞強調的「身體解放」,讓壓抑的青春身體在舞蹈社內找回與空間與人群的親密路徑。
「蔡瑞月舞蹈研究社」將展示蔡瑞月女士與相關舞蹈史料及影像資料,推廣台灣舞蹈研究;也將追隨蔡瑞月女士的腳步,以舞蹈藝術為營運主軸,做為國中小、社會大眾舞蹈教育推廣的重要基地;與國外舞蹈團體交流,成為台灣舞蹈與世界接軌的重要地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