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台北 » 臺北市公園查詢 » 臺北市公園明細
艋舺公園
說明
成立時間及沿革: 「艋舺」亦作「蟒甲」、「蚊甲」、「莽葛」或「文甲」,為原住民Moungar之音譯,意指獨木舟及獨木舟聚集之處,原住民以獨木舟為運輸、貿易之交通工具,淡水河畔之漢人聚落遂因此而得「艋舺」之名。    乾隆5年(1740)龍山寺竣工,此地形因係「美人穴」,便於寺前曠地開鑿一蓮花池,形成所謂「美人照鏡」,大正13年(1924)龍山寺重修,寺前空地建造公園,以龍身噴水池作為鏡池, 民國74年內政部公告龍山寺為第二級古蹟,成為本市著名之觀光景點,民國81年市府回復其寺前空地為「民俗公園」,民國84年市府委由羅墀璜建築師事務所依本地風土民情及都市更新原則規劃設計本公園,並於民國88年2月14日由市長馬英九先生主持開工動土,歷經6年於民國94年1月22日由馬英九市長主持啟用典禮。    艋舺公園為市府「翻轉軸線、再造西區」的重要市政建設之一,公園之啟用與龍山寺將併同成為本市歷史、文化與宗教之重要景點,可望帶來都市西區再發展,並活絡商機、重塑國際觀光勝地,再現艋舺二百年之風華。 公園特色及內容:   公園四周分別為廣州街、西園路、和平西路及三水街所圍繞,地下一、二層為商場,地下三、四層為停車場,臨廣州街側以星象誌廟埕廣場與龍山寺相接,其餘三面由ㄇ字型的迴廊所組成,迴廊環抱中央綠帶;地面設施規劃主要以獨木舟(龍型船雕塑)、水池(美人照鏡池)與龍的意象為要素;鄰廣州街的廣場就是龍山寺廟埕的延伸,藉以擴大廟埕之功能並延續其意象,重新連接龍山寺與早期艋舺的發展史。 (一)廟埕廣場:    位於公園北緣、臨龍山寺,其星象誌活動廣場以結合中國星宿與西洋12星座之星象圖誌手法設計,共嵌入2,000多顆小星星,到了夜晚便會散發不同顏色的光芒,其中800多顆會主動閃閃發光,意味著佛祖照映大地,眾星雲集之意,並裝設光纖系統搭配觸控式導覽螢幕,進行星象表演。 (二)美人照鏡池:結合中國風水,依北斗七星方位配置觀景平臺,引入青龍在左、白虎據右的風水格局,左側以高層變化營造出青龍盤據的氣勢,右側虎邊則採抽象寫意手法設計?自然俊逸之山型,且結合水與光元素的現代科技,由不同方位的噴泉築起各式水幕,隨著音樂池中水柱還會變換噴射高度,搭配著池底彩色燈光呈現出各種不同變化之音樂噴泉,在夜晚則可表演直徑15公尺寬之水幕電影。 (三)西三水街廣場:西三水街為本地區早期港灣商家聚居交易所在處,考量公園東側及西側現有交易市場之活絡,以廣場做為動線串聯角色,於廣場內所設置之左鐘右鼓,代表暮鼓晨鐘之吉祥意義,亦象徵本公園為龍山寺之前庭。 (四)龍、船型雕塑:位於公園東側設置龍型雕塑象徵中國風水中左青龍之吉祥意,公園西側設置船型雕塑,反應本地區先民早期多以獨木舟為運輸、渡河、貿易等使用之交通工具。 (五)文化藝廊:本公園ㄇ字型的廊道屋頂採強化玻璃及琺瑯板結構,仿屋瓦型態設計,除提供通行、休憩、遮陽極遮與之功能,另因其透光性強,夜間經由燈光照射,將可營造出明亮之天際線。 (六)南側廣場:臨和平西路側,為呈現地方特色並呼應龍山寺,於廣場前設一牌樓,以金鎖片做為牌樓樣式,象徵萬華地區之發展,其廣場舖面上設置有青銅地標更加強化公園入口意象。 地理位置與面積: (一)位置:本公園位於萬華區,北臨廣州街,西接西園路,南側為和平西路,東邊則為三水街市場。 (二)面積:1.3322公頃。 (三)設施:地下停車場、地下街商場、星象誌、美人照鏡池。
管理單位
青年公園管理所
成立日期
2004
位置
廣州街,西園路交叉口.(原龍山寺公園)
面積
13373
開園時間
00:00
關園時間
24:00
位置
富民里
其他設備
公廁
交通指引
捷運路線:搭板南線至龍山寺捷運站,公車路線搭1、49、231、245、264、310、568、656、658、701、907、仁愛幹線至捷運龍山寺站
英文名稱
Bangka Park
公園類型
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