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承德(已故)
https://mocfile.moc.gov.tw/information/large/88d3e77e-7787-4dee-9d4e-e10043dd3d56.jpg
天賦有時如礦脈,蘊藏在身體深處,某一天,時機成熟,它就冒出。一生務農的王承德,73歲那一年,以稻草編織做生活排遣,卻意外喚醒與生俱來的天賦。
今年80歲的王承德,一輩子以耕作為生,73歲這一年,他卻決定將鋤頭、鐮刀等農具暫放一旁,「有歲啦!種田太累啦!」王承德以臺語說,當時兒子在觀音鄉藍埔村種了二甲多的蓮田,經營休閒娛樂農場。王承德手很巧,小時候曾看過人編織草鞋,兒子為了讓父親消磨空閒的時光,並增添蓮園農場的趣味性,於是由王承德編草鞋喚起遊客們對古早味的記憶,「哈!農場須要趣味呀!編草鞋給遊客看,教他們作,大家很有興趣!我也作得很歡喜啦!」最後,因為大受遊客歡迎,還開了編織課程。
起初做一些小玩意兒,不多時,王承德開始將作品放大,他說:「作大的才有趣味」,所謂的趣味,指的應該是挑戰吧!他以木板與鐵絲固定成骨架,作出各類動物或人物、器具等,每一個創作思緒都在腦中運行,無須畫稿作圖,直接以手完成,更值得一提的是,每一件作品皆具饒富趣味的故事。
王承德的作品取材皆以生命經驗或傳統文化及戲劇所得。從最初時的草鞋及小玩意兒,到十二生肖、人物,到後期的複合媒材作品,每一件作品非但栩栩如生,亦皆有獨創性的趣味。
「什麼最難作呢?」我問,「虎最難作,尤其是頭部」,所謂畫虎不成反類犬,畫虎畫皮難畫骨,老虎的威猛在於眼與姿態。王承德拿鄉間植物的種子,以黃配黑當作品〈老虎〉裡的虎眼,呲牙裂嘴展現虎威。
在農業時代,水牛是農人的好幫手,農作數十年的王承德對牛有份特殊之情,牛便成了他作品中的常見主題。在〈耕牛〉中,牛溫馴的眼睛透露出任勞的效力,脖子上拖著身後的犁,一步一步鬆開土,為表達犁田之負重,牛背拱起,頭部朝下,作品傳神地呈現了牛使力的姿態。
〈猴子拉牛〉是王承德的隨興之作,作品中,猴子拉著長繩,問他有何寓意?原來以前農村小孩子會放長繩,拉牛互鬥,他認為以人拉牛是虐待動物,猴子與牛同為畜牲,拉牛之舉不會產生虐待動物之嫌,隨即話鋒一轉又說,小孩子拉牛鬥也像政治,互相鬥來鬥去,「唉呀!這樣不好啦!」
奔騰的牛僅一腳著地,彰顯起飛之姿,上坐著一位童子,畫面如同西班牙的鬥牛,這是王承德牛年的應景之作,取名〈飛牛〉。他提及此作,立即吟出:「飛牛人騎轉乾坤,天地山水人控制,東西南北大家福,萬事皆空善不空。」淺顯易懂的詩句是送福也勸善。
另一件碩大的〈水牛〉,曾經讓王承德獲得三萬元的比賽獎金。因經年累月放置於園區,稻草的顏色日漸褪色,於是,他以黑白漆上身,白色的身軀,黑色的牛角、蹄、鼻、眼睛,意外讓該作品更顯精神。
某日,一位客人因為好奇,把別人送來一直放在園區角落的牛角拿起置於頭頂玩樂,王承德的〈牛魔王〉即應運而生。此處牛頭、鳥身、人腳的組合,彰顯了〈牛魔王〉亦獸亦人的神能。
俗話說:老人囝仔性,或許正因返老還童之故,王承德的作品總帶有拙稚之趣。如一台廢棄的「三輪車」,在他的巧思下便成為〈三輪車〉,稻草手作的人形,雙手執車把,雙腳踩踏,一派輕鬆狀。帽子、圍巾以丟棄的長褲剪成,剩下則套成短褲,搭上也是廢棄的襯衫,為加強整體結構性,又在一旁做一大球,再塑紮一個小女孩滾球,使這件作品充滿動態與活力。
創意總跟著想像飛馳,已過隨心所欲之年的王承德,創作不受現實之拘泥。他以不鏽鋼轉盤為作品〈扭轉乾坤〉之媒材,以廢棄的鐵片裁成人形,一高一矮的人雙手高舉意喻陰陽之轉盤,且腳踏轉盤,別具頂天立地之意涵。此作之已脫離稻草編織之媒材與系列創作的風格,開創另一新局。而從其媒材使用與抽象風格看來,這位天馬行空,隨想即作的素人藝術家,未來肯定還有更驚人、更讓人目不轉睛的作品。
資料來源:臺灣工藝季刊第37期
瀏覽次數:2
更新日期:1/21/2021 2:53:28 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