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全台 » 臺灣工藝之家查詢 » 臺灣工藝之家明細
黃紗榮木雕坊
藝術家
黃紗榮
照片名稱
https://mocfile.moc.gov.tw/information/large/61c2f2b8-08a3-4c45-ba8d-5d85ede15b73.jpg
內容
鹿港自古以人文氣息濃厚聞名,而近年來更有桂花巷藝術村,成為工藝家的進駐地。黃紗榮為2011年進駐桂花巷藝術村的木雕工藝家,在這之前,他的資歷就已十分深厚,不但是第一屆磺溪獎得主,承製設計磺溪獎第十二屆獎盃,而且還分別於1998和2002年得到臺灣區木雕藝術創作比賽與全國美展工藝類第十六屆首獎的殊榮。
 
回溯這段歷程,黃紗榮表示,早期鹿港的手工藝非常發達,當年學歷不高的他找到工作就作,其實談不上拜師學藝,而他的第一份工作就是製作神龕。兩年多後,由於傳統工藝逐漸沒落,此時日本引進了「欄間」工藝,他遂進入日本公司學習欄間製作。日方的要求非常嚴格,作工十分精細的黃紗榮,不僅在此練就了一身實力,也學到了如何保持原木色澤,並使其散發特有香味。就這樣,他從小職員做起,一路做到了品管課長、廠長職務。
 
1994年,臺灣雕刻師傅因大陸工資低廉的競爭而紛紛離開本業,黃紗榮也面臨轉業的路口,當時三義木雕工藝正值高峰期,連一間空店面也沒有,原本他想在三義開店的計畫因此作罷。後來,在從事刻木匾的前同事(吳瑞城)建議下,他先轉行到木匾雕刻,學習如何上漆;閒暇時,他見雕刻工具閒置著可惜,於是開始雕刻作品,自此牽起了另一段機緣。
 
當時一位雕刻佛像師傅剛好從他的店門口經過,見他低頭專注雕刻,於是對他說:「師仔,你有這樣的好手藝,為什麼不去參加比賽?」他答:「什麼叫比賽?」師傅又說:「再一星期我要參加比賽,你也趕快準備一件作品,我們一起去參賽。」於是他在很短的時間內雕刻了作品〈野雁〉,拿到三義參加比賽,不過卻落選。後來,他見到得獎者作品才發現,這不正是他擅長的欄間技法嗎?於是黃紗榮努力創作第二件作品,以蘭花(生生不息)為主題準備參賽。有一天,一位也作雕刻的多年老友突然來訪,見了黃紗榮的作品後,他建議他可以加強背景的表現。想到古人云:「朽木不可雕也」,於是黃紗榮運用枯木來表現背景,此次出賽他獲得了南瀛美展入選,讓他受到很大的鼓勵。作品展覽期間,當地一位醫生很欣賞他的蘭花作品,雖然捨不得賣掉這件作品,但得知醫生娘是位愛蘭、養蘭之人後,秉持著同是愛蘭同好,他也就同意割愛。他回憶:「這次的買賣,讓我對藝術創作更有熱忱及動力,也讓我有再度就業的機會,得以改善家中經濟。自此我開發了自己的第二個專長(創作),這也是我進入木雕藝術殿堂的開始。」
 
1998年,黃紗榮又以作品〈生生不息〉參加三義木雕博物館舉行的木雕競賽,得到了臺灣區木雕藝術創作比賽的首獎,他透露當時心情興奮得不得了:「得知得獎當天,我忙著幫二哥入新宅,睡夢中忽然接到電話道恭喜,讓我又驚又喜。」得獎使他的創作之路獲得肯定,也說明了他這一路走來的努力與艱辛。黃紗榮說,早期學木雕刻要從磨刀學起,之後再拿三角雕刻刀不斷地刻練基本功,這是必經的過程,因而作品完全都是用手工雕刻,一點都不能馬虎;但現在在某些部分的製作上,他也開始學著用機器輔助,以節省人力及時間。儘管如此,精巧細膩之處還是只能用手工具一刀一鑿雕刻。就以〈刈松鷹〉這件作品來說,其羽毛與頸部都是以手工刀法雕製而成,難以用機器進行。黃紗榮說,如今這些承襲日本傳統的刀法工藝已逐漸失傳,殊為可惜。
 
「創作作品不僅要自己懂得木材特性及纖維走向,還要自己會設計圖稿。了解木材,構圖才能一體成型。我喜歡採用臺灣牛樟創作,韌性夠又充滿香氣,而且不會蟲蛀,容易保存;由於森林過度砍伐、瀕臨絕種,如今臺灣牛樟已禁採,這使得它更為珍貴。而香樟裡面含有水分及油分,所以乾的速度特別慢,如果作品有一定的厚度時,水分就更不易蒸發,因此完成一件作品有時需要二年時間之久。」黃紗榮藉此說明,一件木雕作品的產生其實相當不容易。然而,在所有的艱辛過去之後,一件件脫俗、細膩、栩栩如生的作品,既讓他的努力獲得落實,也成為收藏家的最愛,這正是讓他對創作樂此不疲的原因。
 
資料來源:臺灣工藝季刊第43期
營業時間
周二及周五(需先預約)
電話
04-7707799
網址
https://www.ntcri.gov.tw/houseinfo_200_145.html  
地址
50646彰化縣福興鄉福寶村新生路7之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