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全台 » 臺灣工藝之家查詢 » 臺灣工藝之家明細
如勝佛藝美術館
藝術家
陳慧芬
照片名稱
https://mocfile.moc.gov.tw/information/large/09eab492-085a-4055-9a69-cfa8fdd44b55.jpg
內容
一位教授看過陳慧芬的作品後,給予了三個字做為評語:靜、淨、境,陳慧芬給人的感覺就如同她的作品一樣,祥和溫暖。 
 
在採訪開始時,她並沒有像其他工藝家直接談自己的創作,家族對她來說更為重要。陳慧芬的祖父是一位藝術家,當時家裡富裕,希望祖父學醫,但他卻去學了藝術。回來後雖然家道中落,但仍完全沉浸於藝術中,和當時的幾位藝術家頗為友好。遺憾的是祖父過世很早,沒有留下很多作品,到了陳慧芬父親那一代,生活較以往更是辛苦,從小受祖父影響的父親為了家中生計,只好開始接日本訂單作工藝品。陳慧芬從小對藝術就有濃厚興趣,但迫於現實,大學時選了數學系,讀到大三不能忍受才回家幫忙。一開始做行政,會去日本客戶處參觀,無形中她慢慢接觸到日本工藝,面對訂單的需求也開始去揣摩學習,從此奠定了自己的方向。 
 
早期她以訂單為主,積累資本,1989年她開始接觸宗教,那時師父的一句話讓她陷入深思:為什麼把那麼好的佛像外銷,自己的地方卻沒留下好作品呢?從那時起,陳慧芬開始專心創作更精緻的佛像,並慢慢開始轉向內銷。陳慧芬表示,因為她的行業比較特殊,市面上很難見到作品,大部分是被廟宇或者民間收藏;目前大部分佛像則以木胚為主,這除了受到日本影響,主要也是因為木製品的氣場更溫暖,更能讓人感受到佛像自然、親和的一面。 
 
佛像彩繪的過程是很嚴謹的,陳慧芬將它分為幾步:圖案設計、泥塑、拷膜、修光、雕刻成品、白胚打底、打磨、彩繪成品。其中有90%都需要純手工製作。至於材料,皆以高級用材為主,木雕用小葉樟,石雕用是漢白玉。色彩部分,佛像的重點在於漸層的內容、明暗的變化,如果搭配不好,佛像的莊嚴度就會受影響。目前工作室有十二位彩繪工作人員,但他們不只從事彩繪,工作內容也涉及貼金、描金等領域。她解釋,在她的工作室裡,一尊佛像一年最多僅作四至五件,基本上都是限量的。在市場需要刺激下,作品的形式風格可以多樣,但雕工精緻,做法復古、仿舊,這是陳慧芬父親的專門技術,也是她堅持至今的基礎。 
 
陳慧芬認為,佛像作品雖然要以莊嚴為主,不能太花俏、誇張,但也不需要太過呆板,活潑一點有助宗教融入生活,如飛天這樣的天女就可以表現多樣一些。不過,多樣不代表隨便,她說自己有件飛天作品,從開始策劃到木雕完成,再算上彩繪,前後可能花費了三年。秉持著這樣的態度,每個作品都慢慢醞釀,從草圖開始,完善後再開始工作,所以成品出來後,她都很滿意。 
 
陳慧芬在1996年正式皈依佛教,禪宗要求人常常面對自己,沉澱之後,才可能了解自己心中更深層的東西,所以陳慧芬總會要自己沉靜下來,而每回這麼放空後,她就會有新的靈感進入。她表示,自己在信仰前後的作品差很多。「做到現在也是一種使命,對宗教如此,對藝術亦然,這是一種堅持,這個過程也是艱辛熬過來的。三十年,像爬樓梯一樣,還沒有到最頂端,空間就還很大。」她靜靜笑著說,自己平時除了畫圖、念佛、靜坐誦經,白天業務也很繁忙,所以多半都是晚上開始創作。 
 
「人有四種:一是為了興趣而工作又能賺錢。二是有了興趣但只能溫飽。三是沒有興趣但可以賺錢。四是沒有興趣也賺不了錢。我們算第二種人,其實很知足的。」陳慧芬於平靜中語氣堅定地接著說,她要以百年企業為目標,希望佛像彩繪可以傳承下去,宗教、文化和藝術可以用這樣的形式結合下去。「即使自己子女不能傳承,也希望有相當興趣的人接下去。但是學術理論和實際落差很大,很多工藝已經是斷層了,比如說木雕,在十五年前產業外移後就很少有工匠了,後來的年輕人也沒有去學。現在只能在大陸找到木雕工匠,傳承也只能用現在的模式。」她道出對產業現狀的無奈。目前她的作品比較多在大陸展出,大陸四大名寺都收藏有她的作品。 
 
對於日益激烈的行業競爭,陳慧芬並不擔心,「宗教與藝術結合,在臺灣三十多年前就已起步,大陸近些年才開始,我們在十年前就在大陸做過展示,外貿協會的配套去年才開始,所以我們比政府的腳步更快,品質部分也要走在尖端。」穩扎穩打,同時洞燭機先,陳慧芬的企業與人生,就在這樣的原則中熠熠發光。
 
資料來源:臺灣工藝季刊第42期
營業時間
週一至週五08:00~17:00,週六日預約制
電話
03-5242495
網址
https://www.ntcri.gov.tw/houseinfo_200_142.html  
地址
30064新竹市高峰路386巷85弄2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