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二年級即被老師發現具有美術天分的陳忠正,一路隨著畫筆伴著掌聲,讓他在幼年即立下要當畫家的夢想。及長,夢想雖未如願,美術天分卻成就了剪黏與交趾陶的工藝之美。
「陳忠正,等一下朝會,校長會宣布你上台領獎哦!」老師發佈喜訊的同時,陳忠正的心裡卻怔了一下,因為,家裡窮買不起鞋子的他,一向光著腳丫子上學,為了避免上台的尷尬,於是他向同學借鞋子上台,這件事讓他迄今難忘。
「整天就只會畫圖,畫圖可以當飯吃嗎?嘸路用,未出脫啦!」每當陳忠正在土角牆塗鴉時,父親總會叨叨唸著,哪知今日他以藝術成就了一番事業,這亦應了「一枝草,一點露」的臺灣俗諺。
國中畢業後,陳忠正循著自己的興趣,向師承洪坤福技藝的姨丈林再興學習剪黏交趾陶。為了學藝,陳忠正離鄉背井,從嘉義北上宜蘭,從打雜、描摹、捏塑,到複製五獸八仙、勾勒人物表情、體態步履等,一步一腳印地學習。為了精湛表現技藝與出人頭地,他日以繼夜地磨練功力,白天做廟頂,晚上畫大壁堵,一天工作十餘個小時。除了民俗人物外,他也自學油畫和水墨畫,不到幾年功夫,小小年紀的他,技藝已博得了眾人的喝采,為他贏得「囝仔師」的讚譽與封號。
承攬廟宇工程有其地域性,因此,姑丈林再興多半南奔北跑,宜蘭的廟宇工程就留由二十出頭的陳忠正當家。許多人看到他年紀輕輕,卻技藝不凡,因此紛紛介紹工程給他,「囝仔師」的名氣於是隨著廟宇的傑作逐步傳開,成了剪黏交趾陶工藝的名家。三十年來,陳忠正隨著技藝精進,創作了無數以傳統題材為主的作品,近年來則開始積極朝向現代陶藝的創作,希望走出不同於過去的作品風格。
人近中年,回憶總會躲在心靈深處,不時若隱若現。以麻竹與石灰為主要建材的「竹槓厝」是舊昔農村的房舍,也是陳忠正老家的模樣。陳忠正在〈草屋〉中,以手捏陶塑出稻草鋪蓋的屋頂,窗邊還吊掛蓑衣、斗笠、犁具、石磨、柴堆、玉米種籽、屋頂上蔓延的瓢瓜……,均以幼時的記憶做素材表現,呈現出一股濃濃的古早味。
親情是世界上最可貴的情感,也是傳統工藝家最常表現的主題之一,陳忠正也不例外。在他以對母親的思念及兒時記憶為出發點創作出的〈親情〉中,揹著孩子,雙手用力在洗衣板上搓洗髒衣的母親,和一旁伸手招呼貓咪的小女孩,整體呈現出臺灣傳統家庭常見的溫馨場景,陳忠正在此作中用雕塑手法加上交趾陶之釉彩,為辛勤母親的慈愛與小孩童稚的天真,作出了獨特的工藝表現。
與〈親情〉有異曲同工之妙的〈守護〉,則係傳達公雞為守護覓食中的「一家人」,昂首環顧、警戒四周的模樣,其傲然雄壯的身型,彰顯出一家之主的威武與責任。
交趾陶素以傳統忠孝節義或民間流傳的「戲碼」為題材。〈甘露寺招親〉以三國演義為藍本,演繹周瑜獻計孫權,假嫁妹予劉備為謀,請其至東吳後擒之,但孔明獻三錦囊,助劉備化險為夷,娶得嬌妻,正是「賠了夫人又折兵」的典故由來。作品採用交趾陶特有的妍麗色彩,觀之,三國人物仿如台上正在搬演一齣招親戲。
身著牛仔褲的一隻腳懸著,作走路的樣子,但陳忠正以懸而未定的步伐表達出躊躇不安的心情,創作出了〈躊躇〉。在創作此作當時,友人鼓勵陳忠正舉辦個展,但是,因為求好心切,他陷入對自己的信心質疑,對於是否該踏出這一步充滿躊躇,惶惶不可終日。但最終,他決定放手一搏開展,為他贏得了極大的迴響。
鳳凰為百鳥之王,象徵著祥瑞之氣,是中國傳統工藝常見的圖樣。在〈百鳥朝鳳〉中,氣昂昂的鳳施展開美麗的羽翼,一旁的孔雀、鶴等眾鳥圍繞其旁,展現出了鳳凰一呼百應的王者之尊樣貌。此作利用剪黏技巧,細膩表現出了鳥類繽紛的羽翼及殊異的姿態。另一件作品〈秋菊白雞〉也是以剪黏技巧完成,燦爛的黃菊搭配昂首挺立的白色公雞,無論花瓣或雞毛,皆由陶片剪出形狀再黏合,栩栩如生的造型,在在顯現陳忠正不俗的功力。
二十年前,陳忠正以其豐富的實務經驗為基礎,開設窯廠,將剪黏與交趾陶的製作標準化、規格化量產,去年更成立了「板陶窯交趾剪黏工藝園區」,希望將交趾剪黏工藝與觀光和教學做結合,未來能將傳統工藝之美傳遞給更多的人欣賞。
資料來源:臺灣工藝季刊第3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