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的壓力讓許多創作者擺盪在柴米油鹽醬醋茶與夢想之間,一場車禍意外,讓黃寶琳拋棄現實包袱,決定遵從自己內在聲音——活在當下,毅然辭去穩定優渥的工作,當起專職藝術家。
文化美術系西畫組畢業的黃寶琳,原來在《中國時報》擔任美術編輯工作,因為工作時間短,因此,他經常利用時間作畫。不過,由於經常在畫興正濃之際,上班時間到了,就必須丟下畫筆、中斷靈感趕赴上班,日積月累之下,他心生倦勤。然而,為顧及家庭生活開支,辭職之意只得暫隱心中。
1991年的除夕夜,黃寶琳開著車帶家人準備返鄉團圓,但於途中發生嚴重車禍,所幸吉人天相,他僅受皮肉傷,但這次生命交關的驚險徹底扭轉了他的人生觀。與同是美術系畢業的妻子商討後,黃寶琳決定把握有限的生命,完成「藝術家」的理想。離開報社那一年,他,四十五歲。
水彩是黃寶琳的最愛,但是陪兒子上陶藝課之後,他竟迷戀上更難掌握的陶藝。「陶藝與水彩最大的不同是,水彩作畫可構圖,完成時就是一幅作品,很快看得到結果,但是,陶藝需要經過捏塑、陰乾、素燒、上釉、釉燒等繁複的過程且費時頗長,最後燒出來的還不保證成功!」但正因為這份不確定感,讓陶藝深具魅力,深深吸引了黃寶琳挑戰難度的決心!加之,玩陶三個月參加金陶獎比賽,即拿下佳作,往後又陸續獲獎,更讓黃寶琳深陷其中。
「燻燒」是將作品半乾時第一次拋光,幾乎全乾時抹上油再第二次拋光,窯燒至攝氏1100度,降至常溫取出,再加入樹皮、果皮及氧化金屬等,再燒至攝氏600度,可燻出如潑墨山水之作品。由於燻燒製造出的作品效果獨一無二,因此頗得黃寶琳之獨鍾。他的作品〈脫隱而出〉即是運用此法製成,其以裸女為主體燻燒成潑墨山水,在人體曲線的柔媚中顯露大塊之山水意境,獨具風情!〈希望之門〉則以男女之身軀互連,形成一座拱門狀,意表男女歷經無數的磨難,仍以無畏的勇氣將愛撐起。
風情萬種的女子,低著頭,臉上漾著迷人的笑意,酥胸微露,雙手捧著流水,撐開的裙子成了水池,這是〈裙底正好飼金魚〉的創意造型。黃寶琳表示,該女子之神韻係取歌手CoCo李玟之相貌與身材轉化而來。在創作〈裙底正好飼金魚〉時,因考慮除了觀賞外還兼有實用功能,所以他在女子的手臂上接水管,再由臀部抽水,使水流於手掌處循環,讓流水成為一首日夜不停的樂章,讓裙底名符其實真的可以養金魚。
養狗也是一種時尚!黃寶琳以裸女與狗的搭配點化出現下的社會風氣,在作品〈時尚搭檔〉中,門面誇張的貴賓狗驕傲地昂首邁步,因為牽牠的也是一個充滿自信的兔女郎。黃寶琳刻意將女郎的身軀放大,並移植貴賓狗身上球狀的毛置於其手肘、腳踝及三角褲位置,形成趣味十足的視覺效果。此件作品創作於狗年,在關西休息站展出時即受到熱烈迴響,後來受邀至新光三越再度展出。
跨越實用的侷限,將美感注入生活中,讓人在品茗之餘也享受美人的賞心悅目,更添浪漫,這是黃寶琳製作美人壺的創意表現。如在〈桐花舞繽紛〉和〈桐花燈〉兩件作品中,少女翩翩起舞的裙襬與地面上,灑落著如五月雪紛飛而下的桐花,一旁的小孩則彎腰撿拾片片掉落的花瓣。黃寶琳刻意將桐花以立體方式呈現,並在少女的腿部安置一燈泡,讓這兩件作品除了白天純欣賞外,夜晚也可充當情境燈飾。
〈羅密歐與茱麗葉〉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愛情故事,黃寶琳在同名的門飾作品中,將故事中的男女主角改成公狗和母狗,分置於兩扇鐵門上,讓這對愛侶隔著鐵門,伸出頭來眉目傳情,活潑的設計,為居家常見的鐵門平添了許多趣味。另一件作品〈沈思〉則是將黏土焊成陶板,再形塑出女體而成,描寫一個身體呈跪姿、俯首低眉、撫額托腮的女子,陷入回憶往事的沈思情景。
歷經十三年的創作,黃寶琳已逐漸找出了自己的風格定位。1997年,他在新竹老家,與兄弟們一磚一瓦DIY整理庭園,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園中處處可見黃寶琳的作品。在這裡,黃寶琳仍一步步踏著生活藝術化,藝術生活化的路徑,尋求生活與藝術合一的最高意境。
資料來源:臺灣工藝季刊第2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