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心!讓他凡事想一窺究竟;喜歡挑戰!讓他人生充滿色彩;別人眼中的垃圾,經巧手雕琢,變成價值不斐的藝術品,曾定榆,一個無師自通卻能點石成金的素人藝術家。
曾定榆小時候即顯露藝術天分,是學校美勞比賽的常勝軍。小學畢業後,雖因家境無法繼續升學,不過,他始終沒忘記自己的興趣。看到同學的照相機,旋即研究如何拍好照片與暗房技術,看到展覽的木雕藝術品,他想:我也可以做得到!服役時,軍營在海邊附近,只要一有空閒,他即往海邊撿拾漂流木自我鑽研做雕刻。
看書、自我摸索研究出照相訣竅,退伍後的曾定榆開了一家照相館,為人拍照之餘,他更利用空閒到郊外四處捕捉湖光山色、風俗民情,並參加國內外的攝影沙龍比賽,其作品還曾獲英國沙龍攝影比賽優選。
經常深入山地拍照的曾定榆也趁機尋訪雅石或收購民俗藝品,是台灣最早收藏民藝者之一。後來他乾脆關起照相館,專做民俗藝品買賣。某日,一位朋友因向他購買一尊石雕達摩神像,可能因轉賣行情佳,故而再垂詢曾定榆是否還有此商品。「不可能有第二件了!若你真喜歡,我刻一個給你吧!」曾定榆如此回覆這個朋友,未料,該友人慎重其事,簽約要求不可將商品轉售第二人,就是這個「約定」讓曾定榆走上專業創作之路。
「當時年輕氣盛不服輸,說出這句話之後有點後悔,因為我不知道該用什麼工具刻石頭……。」曾定榆回憶當時笑著說,但他沒有被難題絆倒,第二天即決定用罕見的青斗石做素材,並積極找尋雕刻工具。他四處打聽,最後知悉三峽祖師廟正在重修整建,有一群雕刻師傅在那兒。不過,得到的結論是:「若要刻觀音石用電鑽即可,若比觀音石硬就沒辦法啦……。」聽聞如此,曾定榆還是沒氣餒,轉而去打鐵鋪研究鐵具製作,自行買鋼料製作工具。「青斗石太硬了,鋼具打了就斷」,歷經三個月,他終於打探到台中火車站附近有賣西德進口的銼刀,石刻工具這才有了著落!「任何事情只要用心投入,不斷追探就會找到答案!」曾定榆堅定地說。
因具有攝影的經驗,對於人體相貌的輪廓、比例遠勝一般人敏銳,三天後他完成了第一件石雕作品——達摩。「我記得賣給朋友六萬元,朋友轉手賣了六十四萬元……。」此後,他每三天交一件石刻作品給朋友,時間長達二、三年。最後因為石雕過度用力容易損傷筋骨,同時會吸入大量的石灰,因此,他轉向木雕創作。
早期曾定榆的雕刻以具象的人物、動物為主軸,後期逐漸轉為複合媒材,別人廢棄不用的朽木、鐵材、回收品等,在他的巧思下轉化為一件件質樸素美、充滿生命意涵的藝術品。從一九九七年起,曾定榆即經常參加木雕創作比賽,先後獲得新竹縣美展雕塑首獎「新美獎」、掄元三屆全省美展獎項。
〈古老的記憶〉是曾定榆,某日發現一節埋在地裡的樟木,順著木頭自然的紋理,以「結繩記事」和「契刻記事」刻畫出的作品。此作樸實古雅,含蓄呈現與天地共榮的遙遠歲月。
「人性」永遠是創作最佳的題材。〈道貌岸然〉是以三度空間做呈現,一張極度扭曲的臉,二個不同的漂亮面具,(二個面具代表的意義是複數!)世上許多人慣常在不同的時空,面對不同的人時,選擇以各種面具張戴。當醜陋的人戴上漂亮的面具時,一般人很難從外表做判斷,總要從不同的角度才能窺其真貌!這是創作者有感而發的人生經驗,也是普世的人生現象!
在廣大無際的宇宙中,唯一適合人類居住的是地球,它提供了所有生物生存的必備物質和能源,但人類卻不知珍惜,反將地球破壞得千瘡百孔,導致溫室效應、臭氧層破洞、地層下陷、各種水污染……。曾定榆以〈蝕〉提醒世人:我們只有一個地球,請珍愛生存的空間。
化腐朽為神奇是曾定榆的本事!他以廢棄的木箱與銅、鐵,勾勒出一幅快樂的〈童年〉時光。小孩以竹棒勾著圈滾著玩,這是「古早時」的玩具。狗兒是鄉下孩子的「隨滬」,無論主人走到那兒,牠總是不離不棄!看到小主人快跌跤了,牠護主心切,緊咬著衣襟,整個畫面令人望之不覺莞爾。
「木頭只要沒有完全壞掉,都還可以用……。」從不斷挑戰問號開始,曾定榆優遊於攝影、石雕和木雕之間,以一雙巧手成為無師自通的「跨界」藝術家。(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