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全台 » 臺灣工藝之家查詢 » 臺灣工藝之家明細
劉世平工作室
藝術家
劉世平
照片名稱
https://mocfile.moc.gov.tw/information/large/14320e17-7f49-4d1d-af3e-7682d92db0df.jpg
內容
為什麼戀上陶藝?劉世平思索半晌說:「也不知道,可心裡卻就有一股莫名的力量推著我前進,好像天生就該做這一行吧!」他很篤定地說。「或許,也想讓自己在浩瀚的時空中留下些許記憶吧!陶藝是最自然的媒材,予人最原始的悸動!它可以從遠古流傳至今。」為了證明人類來世走一遭的印記,自幼學鋼琴,及長學電子工程,劉世平放下所學,歸零!一頭栽進陶藝世界。
  
自幼學鋼琴,長期的浸淫讓劉世平對藝術有著莫名的偏愛。五專念的是電子工程科,雖然成績總名列前茅,卻拴不住嚮往陶藝的心,五專時即開始投入陶藝的研究。「去過陶藝教室一、兩個星期,但是那種教授方式與我的期望落差很大,所以改看書,但書本也僅限於教導製作方式,最後是完全自己實地創作,一步步累積經驗至今。」劉世平以平和的口吻說。
  
為了從事創作,劉世平一邊協助父親經營食品進口事業,一邊研究、勤練陶藝功力,第二個五年,他以純藝術陶藝為創作起點,初試啼聲即一鳴驚人,拿下北市美展首獎特優及臺中市大墩美展,更獲義大利、紐西蘭、葡萄牙及日本亞洲工藝展等競賽殊榮。雖然獲獎連連,劉世平卻也意識到「現實」的殘酷,畢竟純藝術創作屬小眾的收藏品,收入與創作的心力不成比例,根本不敷日常生活支出。於是,他積極思考如何將藝術融入生活,因為唯有藝術生活化,創作才能恆久走下去。
  
陶器是人類揮別石器時代漁獵生活的重要文化接點。從遠古流傳迄今的陶瓷,不管是碗、盤、杯、壺,或瓶、甕、缸等,皆為生活器皿。從「原創」入門,歷經十餘年的陶藝生涯後,劉世平才在實用與藝術之間取得了創作的平衡點。
  
常人觀賞藝術展覽是為了陶冶心性或觀摩,藝術家則各有不同的觀看角度。劉世平看展覽是為了保持自己的獨特性,避免與他人出現調性雷同的作品。他認為,創作就是要與眾不同。
  
喝茶是中國人的傳統,臺灣的製茶技術更是世界馳名,不過,多數臺灣人使用的茶具皆來自大陸,劉世平於是以「在地茶具」做為生活陶之起點。他研究茶、咖啡,甚至與壺具搭襯的木本植物,堅持通透了解才動手作。「這樣的作品才會融入情感、美感與實際的功能」,極致完美性格的劉世平如是說。
  
為了改變刻板印象的茶具,劉世平以鋼或木作搭配,使其呈現造型的流暢與強烈個性,並兼具出水等功能。在〈不鏽鋼提樑飾紋壺〉作品中,他運用電子工程所學之專業技能,以「蝕刻」方式於提樑刻畫葉子紋飾,呈現剛柔並濟之感覺;壺身的葉子以陽刻與陰刻顯出若隱若現、賓主相呼應的效果;壺鈕更以純金燒入,為作品在古雅中帶出炫眼的現代感。
  
〈木柄飾紋壺〉壺身沿用〈不鏽鋼提樑飾紋壺〉的葉飾,提樑則使用生長於臺灣中南部低海拔的榔榆木。榔榆是榆科植物中極受歡迎的臺灣鄉土樹,因其木質硬度高、蠟質優不易毀損,在臺灣三千餘種木本植物中雀屏中選成為劉世平與壺搭配的二、三種材質之一。茶壺提樑使用的榔榆是漂流木,可遇不可求。他順其形拋光接合,另一壺身以傳統古典的雲水紋簡化飾之,暗喻宇宙週而復始的更迭。陶與木頭皆予人溫潤、穩重、親和之感,此創意可謂天作之合。
  
咖啡是西方產物,一般皆以瓷杯盛之,西風東漸後,喝咖啡成為一種新飲品文化,甚至是時尚活動。為了賦予咖啡在地文化,劉世平深入瞭解咖啡文化、產地、品種與歷史,在〈金彩飾紋咖啡杯〉中以木為墊,陶土為杯,以金燒出的圓椎型杯把,渾實中透出低調的奢華,更滲出淡淡的禪意,使咖啡杯有了新的型態與屬於東方的生命和氣味。
  
運用壓印的方式,從點、線慢慢串連出三角形,看上去是幾何圖形,也是一朵朵的花,甚至更多的想像⋯⋯這是〈壓印飾紋盒〉呈現的視覺效果。這件作品未上釉卻呈現雅致的色澤,劉世平表示,這是以經驗逐步累積出溫控的功力,只要稍有不慎,作品就會裂開或黏在一起。
  
中國的陶瓷歷史悠久,博大精深,絲路西傳時曾被視為瑰寶,無奈西風當道,陶瓷文化今不如昔,儘管如此,劉世平還是堅持以創新為己任,希望陶藝再獲世人的青睞,這是一條漫漫長路,但他認定自己註定走這條路,儘管艱辛還是無怨無悔。(32期)
營業時間
預約制
電話
0939211157
網址
https://www.ntcri.gov.tw/houseinfo_200_111.html  
地址
屏東縣潮洲鎮復興路138巷1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