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烏來寧靜的山林社區間,找到一間不顯眼的住家, 隔著玻璃看見工藝之家的認證牌匾懸掛在內部,就在尋找門鈴時,有人由後方悠然散步而來,他就是第一屆臺灣工藝之家陶藝家蘇為忠。
蘇為忠從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藝術學院院長李振明對他的形容是:「將激盪的思緒轉化為一件件獨具個人風格的作品,形塑為他所執著的陶藝創作」。尤其是他採用陶作板面,善用簡化線條,取用立體結構或圓體結構,將立體的存在意義藉由意念表達, 讓作品意象化, 更讓美學修為表現的淋漓盡致。
在創作題材選擇上,蘇為忠特別喜歡人體曲線、喜歡人體各種運動姿勢,尤其是女人的曲線。他表示:「肢體線條變化多端,內外都充滿著生命力」,這也成為蘇為忠在工藝創作領域獨樹一幟的特色。李振明對此說,蘇為忠的陶藝作品以行雲流水般的曲線交錯揉雜出富於韻律的動感,在圓潤的釉色與粗獷的陶坯對比輝映,呈顯出騷動的媚惑,在窯燒的煉造翻騰後,一股呼之欲出的生命張力、躍然綻放並歷歷在目。 蘇為忠知名作品頗多,包括與少時記憶有關的〈暉〉,蘊意深刻地傳達對母親恩情的感念;〈Dance Away〉將舞蹈與韻律之美融入,傳達舞動的肢體美感與忘我神態;〈921之思〉永久地記憶大地震的苦痛與後續隨之而來的重生力量。除此之外,近年他發現玻璃材質獨特特質可以產生不同的曲線與折射線條,尤其是普通窗玻璃材質沒有燒到全部透光的感覺,會帶有樸拙又內斂的感覺,再搭配他本身所創作的美麗曲線,輔以合適的LED燈光,更能夠讓人體的張力及女性的線條美,由內而外透徹地散發出來。
蘇為忠近期因面臨至親相繼去世,思考著人生的盡頭是什麼?自己的生命缺少什麼?還沒找到答案的他,暫且給自己的結論是「享受」,在奮鬥多年後,是可以再次的退休好好享受了。因此他陸續放下手中已排定的工藝創作規劃,轉而一頭栽入攝影及磯釣等休閒活動。
從原本剛自美術系畢業的年輕人,到偶然踏入了陶瓷領域,蘇為忠經歷了任教、退休、專職創作與至親過世等人生歷程之後蛻變了。現在的他關切的不是下一個階段的創作規劃,也不是排到幾月的訂單,或者即將開幕的茶會,更非對歷史的悵然與生命的失望,反而是對人生的堅毅,感嘆曾經大起、曾經大落的歲月,飄泊人終將逝去,但是生命不在長久、也不在永遠擁有,而是在盡力把握每一個擁有的時刻。
(文/朱緩宜、黃淵.圖/蘇為忠提供)
資料來源:臺灣工藝季刊第4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