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全台 » 臺灣工藝之家查詢 » 臺灣工藝之家明細
陶園工作坊
藝術家
許宗煥
照片名稱
https://mocfile.moc.gov.tw/information/large/b49a06cd-8ec1-4423-9da2-9210e2ac4407.jpg
內容
二十歲,正是人生充滿青春活力的時候,但一場意外卻讓許宗換失去了健康,終身以輪椅代步;他從繪畫找到生命出口,不意又轉進陶藝,人生的兩個「意外」,造就了許宗換的陶藝生涯。
  
從黑手到藝術創作者,許宗換的人生如同一個S型大彎。二十歲那一年,他一如往常仰躺在汽車下尋找故障點,未料千斤頂意外掉落,整台車子頓時重壓在許宗換身上,當時不知道已經傷到脊髓神經,本能想要爬出時卻使不上力。「醫生告訴我脊椎骨斷了要開刀,我和家人都很單純地想,開完刀就會好,怎知道開完刀還是不能走路!」
  
從健壯的身體到癱瘓,世界彷彿瞬間毀滅。「最初的兩年,我好像回到嬰兒時期,重新學習日常生活動作⋯⋯。」看到自己兒子受苦,許宗換的母親心如刀割,經常暗地落淚,從醫師口中得知母親的悲痛後,孝順的許宗換試圖轉換心情,他問自己:「我能做什麼?」在那一刻,昔日繪畫的情景浮現,從那天起,他開始寄情繪畫,希望藉以忘卻身心之痛。
  
彰化慈愛教養院是許宗換人生的轉捩點。「我本來以為這裡有教繪畫,沒想到教的是陶藝,母親也擔心我的行動無法生活自理,差一點要接回家。」儘管與希望有所落差,但許宗換仍堅持在這裡習陶,一年後,他以第一名結業。由於成績優秀,院方聘請他留下做助教,許宗換白日做陶,晚上自行推著輪椅,爬坡推行近一個小時到文化中心學水墨畫。學畫第二年,許宗換靈光乍現地想,何不以陶養畫呢?從此,他將繪畫與陶藝結合起來,開創別出新裁的作品風格。
  
1993年,許宗換在彰化大城老家成立「陶園工作坊」,「捏土尪怎麼可能賣錢呢?」鄰居不以為然,議論紛紛,但家人力挺下,工作坊不但規劃出無障礙空間,母親更留下來照顧他的起居。
  
手拉坯需要靠腰力,考慮到體力負荷,許宗換選擇門檻較低的茶壺創作,透過自我摸索增進技術功力。初期皆以十二生肖為創作主題,壺嘴、壺蓋做成鼠、牛、豬等樣貌,一改功能導向的壺型,許多人因而興起收藏興趣。
  
為了挑戰更高技藝,許宗換2000年拜師學手捏壺,主要是因為手拉坯無法突破形制,反觀手捏陶則可以加入更多創意與造型變化。他以生活、環境為創作元素,加入繪畫技巧,使作品在功能使用外,更具藝術價值,出奇、精巧的創作讓許宗換獲得多項陶藝競賽殊榮,殘而不廢的精神,也成為身心障礙者的楷模,才氣與努力更打動了新聞系畢業的吳靜綺,讓他「迎」得美人歸。
  
陶土做出枯木的肌理,令人驚豔!〈等待〉係由一整塊陶土捏塑而成,難度之高不言而喻。無論是壺把處的腐蛀或壺嘴下方的窟窿,許宗換刻畫出了經歲月風霜的枯木的滄桑感,壺蓋上一隻張頭仰望的青蛙,佇立在朽木之上,此時「生」與「朽」成了對比。凝視的青蛙究竟在「等待」一頓飽餐?抑或正在求偶呢?創作者不言明,給予觀者無限想像空間。
  
將思想、記憶、景物做結合,〈臺灣心‧蕃薯情〉從許宗換的記憶出發,以蕃薯不怕落土爛,只求枝葉代代傳的生命力,結合臺灣如蕃薯的地形,表徵這塊土地有著與蕃薯一般的生命力。杯子、壺蓋、壺鈕均塑以臺灣地形;壺身以地瓜葉飾之,並立體塑出瓢蟲呈現活潑的生態,打破功能導向的茶壺形制,使其變身為可用可觀的雕塑品。
  
彰化大城盛產花生,許宗換在〈來自心靈的躍動〉中,以熟悉的鄉土取材,將花生融入創作主題。此作取用了木頭本身的外觀與肌理,創作出實用的奇木造型茶壺。具躍動感的松鼠,穿梭於枯木中,撿拾彷若實物的落花生。美食當前,心中各有盤算,整套壺組傳達出動、靜之間的禪意。
  
許宗換的陶壺作品常採用兩種不同顏色的陶土,窯燒後幻化出獨一無二的色彩紋路,故有「不二壺」之稱。在「十二生肖」系列的〈牧童伴牛〉中,他以手捏塑的牛頭從壺嘴延展至壺身,壺蓋上的牧童是幼時的許宗換,昂首向前的牛,回眸轉身的牧童,構圖與神韻都絕妙!
  
沒受傷也許現在是一家汽車修護廠的老闆,受傷後卻意外成為藝術創作者,命運總有巧心的安排。許宗換呼籲經歷生命重創者,一定要給自己走出去的機會,因為以正向的心去面對,必能為生命找到新出口。(34期)
營業時間
預約制
電話
04-8943743
網址
https://www.ntcri.gov.tw/houseinfo_200_50.html  
地址
彰化縣大城鄉豐美村輝耀路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