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溪硯有「台灣黑玉」之稱,與廣東端硯、安徽歙硯、山東魯硯、甘肅洮硯品質不相上下。螺溪硯的老字號製硯達人——董坐,得天時、地利、人和,將家傳製硯事業發揚光大,由實用轉而成藝術觀賞。
因地利之緣,地處濁水溪流經的二水鄉,除了河流帶來的肥沃土壤外,讓濁水米馳名全省外,也挾帶具有黑玉之稱的硯石,因此,二水鄉有著許多人以製硯為生。董坐的父親——董壬申從光緒年間即以製硯為生,十七歲時,董坐開始從父學習硯台製作。「早年大家還用毛筆寫字,硯台都以實用為主,四十歲以上的人都用過我們家的硯台啦!」董坐語帶得意。
十七歲與父親學藝時,董坐即思考改善製硯方式,他到花蓮參觀大理石工廠,看到石頭切割機器,返回二水後即開發出手拿的電動工具。「以前用人工做硯台,費力又常因使力不當毀損,使用了電動工具後大大降低失敗率,品質也提升了。」
董坐表示,螺溪石硯的顏色可分為五大色系,即墨黑、翠綠、赭紅、土黃及灰白五色,亦有紅色、紫紺、紅花、濃綠、青色、褐色、灰褐、墨綠、黑紫、紅綠等。其中以墨黑色質地最優。尋找硯石仿若尋寶,董坐經常到濁水溪最大的支流——陳友蘭溪及十八重溪、郡坑溪等河床撿採。
隨著毛筆書寫習慣的日益式微,董坐開始將實用市場轉向賞翫,在十餘年前開始轉向創作。「硯台需要以水研磨,所以,最初都多雕些與水相關的動植物,例如:龍、牛、青蛙、荷葉等。」「創作與人生經歷不可分割,作品都是人生的心靈的感受……。」董坐由衷地說。
作品〈一步一腳印〉是以重達百餘台斤的硯石雕刻而成,示意的是董坐前瞻父親執藝傳家,一步一腳印為硯雕戮力的奮鬥心情。「學功夫沒辦法一步登天,做事業也一樣。」此作品以成人的尺寸為之,光亮彷如真品鞋子,曾於2001到日本大阪展出。因具有勸勉醒世意義,第一件作品為總統陳水扁收藏。
龍是中國吉祥物,經常成為工藝家創作的元素;九也是中國人的吉數,〈九龍硯〉是董坐嘔心力血之作。原石重達一百三十斤,經歷六個月的切磋琢磨方才刻出,去蕪存菁後硯重五十又五,九龍各具其形盤錯於硯身,其中最艱鉅之處在於處理龍吐珠,「這個硯台我設計了龍吟水柱,還有顆渾圓靈動的龍珠,用來彰顯龍之靈氣」。
〈母愛的光輝〉處處顯露,即便是躲在陰暗處的老鼠。此作品刻畫一隻母鼠,經過斷層口,身上馱伏著一隻小鼠,緊跟其後的小老鼠藉著母鼠的尾巴為橋樑,母鼠則看顧著跟前滑落的小鼠,此作強烈彰顯世間母愛之偉大,圓型的造形則強調母親內心的包容性,作品生動活潑又饒富情感,令人望之動容。〈慈母心〉與〈母愛的光輝〉有異曲同工之妙。老鷹要吃小雞,母雞護子心切,與老鷹對峙,彰顯出為母之強的力量!
只要多一點創意,平實的作品即刻成為意寓深遠的藝術品。作品〈石來運轉〉取時之諧音,並巧妙地將時針置於十點十分,畫龍點睛出「運來福至,十全十美」之祝福。十二時辰的數字以十二生肖圖像化,外圓內方的設計則表露為人處事之態度,加之以篆字刻寫「石來運轉」,令此作更增添藝術風采。
中國人以農持家、立國,早期農村家家戶戶都有一座穀倉,「穀倉」內堆有農夫一年下來辛苦的收穫。董坐表示,古時候穀倉是用五片活動木板嵌入為門,每片木板上皆寫有一字,分別為「大」、「天」、「春」、「西」、「語」,每打開一片木板,即顯示米糧的減少;而「大」、「天」、「春」、「西」、「語」,又分別可代表為一、二、三、四、五。董坐以昔日農村為題,生動雕塑出兩隻忠狗守候在穀倉前的模樣,並將作品取名為〈狗來富〉,藉此傳達狗是最忠實的守門人,同時呼籲人們要懂得感恩、惜福。
〈春牛戲水〉則以刻寫池塘邊母牛帶著小牛戲完水上岸休憩的閒情,董坐以細膩的刀法表現牛身上的毫毛,更刻畫出池塘裡牛隻的倒影,使感覺潭水之流動。〈源〉是董坐濁水溪系列作品之一。相傳濁水溪之水混濁,係因源頭有一對金鴨母,鎮日以啄金蚯蚓為樂趣,蚯蚓為求保命故不停翻動全身,以致將泥土挖鬆,導致溪水終年混濁而得名。山岩的粗糙肌理與受水蝕造成的蜂巢肌理在在彰顯董坐深厚的刀下功力。(2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