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全台 » 臺灣工藝之家查詢 » 臺灣工藝之家明細
許朝宗陶瓷藝術館(吉洲窯)
藝術家
許朝宗
照片名稱
https://mocfile.moc.gov.tw/information/large/072f43d1-4d8b-4d2f-9633-47709b2ed2f3.jpg
內容
鶯歌是一個有雅俗共賞的博物館,有讓人眼花撩亂的老街逸品,有讓旅人能夠將自己獨一無二的手作品宅配給遠方友人的陶藝勝地,臺灣幾乎所有跟陶瓷有關的事物都能夠在這裡找到蹤跡。然而,這幅景觀並非一直理所當然地存在,它之所以沒有因為大陸廉價陶瓷的興起而淪落為代工型態,其實是有賴許多陶瓷界人士的奮鬥與努力。其中一位重要人物,就是許朝宗,他不僅是鶯歌地區與今日臺灣陶瓷界的重量級人物,也在臺灣陶瓷產業面臨沒落與轉型的關鍵年代,扮演著指標性的角色。
 
許朝宗來自宜蘭,當兵結束之後為了追求現在的妻子,毅然決然來到鶯歌發展。一開始進入當時頗具規模的陶瓷公司「市拿」擔任品管員,並利用這段時間積極累積對陶瓷的專業知識,四年後應「吉洲窯」成立時股東的邀請擔任廠長。之後,因窯廠面臨經營問題,他決定買下全部的股份獨立營運,自此開始了許朝宗的十年計畫。
 
所謂的十年計畫,是許朝宗將自己的生涯去除掉最初學習陶瓷的四年(1977-1980)後,希望在後續的每十年都能尋求突破與創新的自我成長計畫。
第一個十年(1980-1989),他以明代與清代的仿古瓷器外銷為主,細緻的仿古青花瓷、晶瑩如玉的汝窯作品為當時的代表作。他的妻子回憶,那時的窯廠可以說相當忙碌,幾乎天天趕出貨,甚至有時會因忙碌而無法休息。
 
第二個十年(1990-1999),仿古藝術陶瓷的外銷熱潮衰退,整個陶瓷產業因而逐漸沒落,許朝宗於是趁勢轉做附加價值較高的創作性陶瓷商品,並在仿古基礎上,集中於釉藥的鑽研、釉色的表現、燒窯的功夫、造型的突破與個人品牌的建立上。也就在這個時期,許朝宗開始結合陶土與其他媒材,玩活了陶土,賦予陶土新生命,成功打響了自我品牌的名聲。這時期的作品以現代風格重新詮釋仿古藝術瓷的描金、亮金、金彩系列作品及「鐵繡花」系列作品等為代表。
 
第三個十年(2000-2010),許朝宗不僅開始向黃金雕塑家吳卿學習,尋求黃金雕塑與陶瓷的巧妙結合,更多方嘗試運用不同的工藝與技術來打造陶瓷的新面貌,這時期的作品以「黃金立體」系列為集大成代表。 歷經了從外銷出口到建立自我品牌的三十年,目前已進行到第四個十年的許朝宗,除了將於年底開放其品牌的陶瓷博物館之外,更透露他正在積極嘗試另外一項工藝─漆線雕與陶瓷的結合,並已達到初步的成果。
 
回顧這一路以來的點點滴滴,許朝宗感慨地說:「一個人是否會成功,跟自己會不會思考有關係。機會不是留給準備好的人,而應該要自己創造。」他舉自己當兵時候的經歷為例,當時年輕的他曾試著衡量自己入伍的時間與可以得到的收穫,後來就選擇了對自己最佳的方案,所以當他二十三歲退伍時,他所擔任的職務已遠強過同年齡的其他人了。對許朝宗而言,不停學習與成長才是他追求的目標,這可以解釋雖然當年他在工廠不過是名小小的陶瓷彩繪品保員,他卻會不斷利用時間與機會學習知識與技能,才會於四年後當上吉洲窯的廠長,接下來更因緣際會承接下窯廠的所有權,為自己開闢了廣闊的舞台。
 
談到陶瓷產業的未來性,許朝宗不改一貫立場地表示:「工藝產業要不斷地創新,只要不停地創新,就不用擔心模仿。」他認為只要陸續有人投入研發、創新與發展,陶瓷產業的未來仍舊無可限量,那些所謂的大陸陶瓷的威脅與臺灣本身資源的不足等都不是關鍵問題。以他自己的經歷來說,他認為自己當初就是沒有一直侷限於仿古陶瓷,轉而開發鐵繡花、陶瓷描金、鐵鏽花與黃金雕刻的結合等,不停尋求陶瓷與其他媒材的結合,才擴大了自己事業的未來。
 
近年來,許朝宗的生活步調十分規律,教學、創作、休閒與運動都有固定安排。雖然因為事情多而壓縮了創作時間,然而許朝宗說:「時間分配得宜,反而讓自己在創作的時候有充沛的動力,效率更高。」一番話讓人相信,不久之後,臺灣的陶瓷界即能再次看見許朝宗將現代陶瓷藝術推展到另一個輝煌的境界。
 
資料來源:臺灣工藝季刊第46期

 

 

許朝宗老師於2015年榮獲德國知名頂級瓷器大廠麥森(Meissen)邀請,赴德國駐廠創作,是全球華人中首位獲邀到麥森駐廠創作的藝術家。他所創作的大型陶板作品「蛻變」,也被麥森博物館收為館藏、永久展示。

 

回想德國麥森公司行銷副總Werner.Liane親自到工作室邀請他赴德創作。許老師自謙我由貧窮農村出生,到沿途兜售自己作品,最後在陶瓷領域享有盛名。而現在即將成為德國麥森公司合作的藝術家,與面對如此盛情,除了感謝之外,更對遠赴迢遠的國度,存在許多的不安與惶恐〈包含語言釉藥設備皆是無法控制的變因〉只是再多的不確定,終究壓抑不住許老師拓展視野的渴望,於是,先行前往該公司參觀瞭解,便成為解套最佳方式。

 

麥森公司位於德國東南方的德勒斯登,如畫的山水風光搭配薈萃的人文藝術及巴洛克建築,並以悠閒和緩的生活步調點綴,從而構成他的第一印象,且更深刻的理解,卻是在進入麥森公司內部參觀後。有著三百年悠遠的歷史的麥森公司,能成為西方陶瓷巨擘,實歸因:釉上彩的技巧、嚴謹的企業管理、出色的品牌行銷三點,在令人折服之餘,更可供台灣於陶瓷發展上引為借鏡,但論及釉藥研發及生產技術方面,持平而論,臺灣是足以與他們相互輝映且並駕齊驅的。參訪尾聲,許老師以結合八隻純金蜜蜂與鐵鏽花釉藥的陶瓷雕塑作品-「甜蜜豐收」贈送麥森公司,表達對彼此友好見證與誠摯的感謝。

 

然而參訪麥森只是開始而非結束,接踵而來的便是正是前往德國展開為期一個月的跨國合作。與先前的心態迥異,此次前往除了展現台灣卓越的陶瓷技術外,更是陶瓷文化的切磋與交流,即使彼此語言隔閡,但憑著對陶瓷創作的熱愛,足以激盪出超越以往的出色作品,我以中國古代圖騰「福祿壽」為發想,與吹青、吹綠等釉藥為基底,配合釉上彩、釉下彩等花卉繪製,製作出多變化「福壽雙全」等祥瑞之作;也以環境保護的意識為創作主軸,運用自然生態的圖騰「蝴蝶」、「瓜瓞」,並結合兩國金彩繪畫技術,創作出破蛹、重生、生機的「蛻變」、「綿延」等充滿生命美好的詠嘆之作。當中以陶板造型的「蛻變」作品將放置於麥森博物館珍藏,以紀念此次充實且別具意義的合作交流。

 

「跨越時空的文化之旅,東西方工藝交流的精采對話」,這是結束與德國麥森公司合作後後的肺腑之言,也是體驗陶瓷藝術的創作,是經由彼此的努力而歷久彌堅的深刻體悟,九件陶瓷作品,正是代表陶瓷藝術的創新與延續,即使靜默無語,已會永無止盡的傳承下去…。

 

每日08:00~17:00,須先預約,限10~40人
02-26705756
https://www.ntcri.gov.tw/houseinfo_200_20.html  
地址
新北市鶯歌區大湖路185巷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