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全台 » 臺灣工藝之家查詢 » 臺灣工藝之家明細
士口一止陶藝工作室
藝術家
黃吉正
照片名稱
https://mocfile.moc.gov.tw/information/large/89ae5aef-7698-4eb5-9d69-a10a06944648.jpg
內容
「豐原」舊名葫蘆墩,日治時期即是藝術家聖地,如廖繼春、楊啟東等皆是耳熟能詳的藝術大師。這樣的藝術環境薰習,自然也造就新生代工藝師的誕生。
 
隱身於車水馬龍中,「士口一止陶藝工作坊」的黃吉正,正是豐原新生代的工藝師。說起製陶過程,黃吉正如數家珍、滔滔不絕,眼中充滿閃閃亮光,陶藝創作已經融入其生活中最重要的生命元素。
 
讀高中時原是學習雕塑,畢業工作幾年後創業成立庭園景觀公司,後因必須接管家中生意的重責大任,毅然決然放棄自組的公司,回到老家幫忙。期間因家裡生意太忙,幾乎每天工作達15小時,為了紓解壓力,捏陶讓他找到了出口。為了能夠重拾自己熱愛的陶藝創作,黃吉正跟隨吳水沂老師學習,在忙碌的工作中一天只睡兩小時的犧牲睡眠來研習陶藝,就這樣與陶藝結下不解之緣,一點一滴地累積創作能量。雖說做了二十幾年,但專職做陶從16年前起,原因是「喜歡種花」,所以做花盆盆器。一般以為陶藝也必需要經過構圖與設計,才著手下去製作,其實不然,黃吉正一開始就走創作路線,是因為手工捏陶製作,不必像製模那樣精準,他利用泥條由下往上慢慢做上來,邊做邊想,邊修正,每天製作,長期下來練就一身爐火純青的功力,創作雛型在心中早已有所定見。學習過程即使再累、再遠,亦在所不辭,說道:「學技術不是為了謀生,否則就很難學好,必須全心主動投入,先了解土性、技術後,再累積經驗、決心、毅力,才能有所成。」
 
現在年輕人都用電腦繪圖,雖不會動手做,卻有的是創意,可天馬行空從不同角度切入,設計能力又很強,因此可以從同儕中學到不同的啟發,也是促成他再去科技大學進修讀書的原因,黃吉正說:「只要對自己創作有幫助的學習,例如陶博館、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研習或是跨領域相關的演講、課程等,排除萬難,我都會去,不趁現在以後沒體力學習了。」
 
於九二一大地震後,更感同身受,造就悲天憫人的情懷,亦特別關注這類議題,因而有了一系列空間與環境的省思創作表現,作品〈歲月〉即透過裂痕抽象造型呈現地震後龜裂的山河大地,強烈表達希冀喚起人們對大自然反撲所帶來的省思,進而加強對環境保護與自然尊重的精神。
 
所謂「師法自然」,足跡常遍及山野,與孩子一同探索大自然生態與昆蟲美妙的世界,都成為創作主題的極佳來源,另也嘗試以複合媒材做創新,作品之一〈燈椅〉即是與竹編工藝師徐暋盛合作複合媒材的創作,更是另一種不同的思考風格,黃吉正說:「工藝品的可貴之處即在於工藝的本質與核心,更在於手工製作所產生的個人風格、情感、樂趣與美感,每件作品都不可能達到一模一樣,在這個年代若無法超越古代的水平燒出天目與青瓷,又複製與模仿,難以有創新,與其如此,不如走出自己的路,才是最好的方式。」
 
哪件是自己得意作品?「每件都是,由於拉胚作品形態固定,只有用雙手才能創作出獨一無二的作品,並將想法無限延伸,例如:可愛實用的桐花裝飾、兼具凳子功能的陶燈、鳥頭造型與儲米、茶倉功能的陶塑矮凳,這些即是展現藝術融入生活器具的巧思與情趣的作品;一件好作品的產出往往急不得,必須慢工出細活。」
 
由於這股用心與執著,歷年來作品參加國內競賽屢獲佳績,如「國家工藝獎特別獎」、「磺溪美展磺溪獎」、「玉山美術獎首獎」、「臺北陶藝獎首獎」等及其他國內外競賽優選、佳作、入選不計其數,於2009年更獲得「大墩工藝師」之殊榮。
 
黃吉正作品師法自然與處處充滿視覺空間張力與傳統美感,並且把所思所想,透過水土交融,經過火焰的焠煉與注入生命情感的作品,令人動容,期待在不久的將來,可以再欣賞到黃吉正嘔心瀝血的作品。
 
資料來源:臺灣工藝季刊第50期
營業時間
週一至週五10:00~17:00
電話
04-25285525
網址
https://www.ntcri.gov.tw/houseinfo_200_13.html  
地址
42049台中市豐原區圓環北路二段11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