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榮賜老師—桃園大溪「木京鼎藝術雕塑工作室」創辦人、木雕大師。「木京鼎工作室」取自木雕技藝、重要場所及到達極致之意。吳榮賜希望這從木雕起家的創作工作室,可以將本土的木雕藝術發展到極致,而他也確實一步步朝著這個目標邁進,他年輕時進入臺北迪化街「求真佛具店」與潘德學習木藝,從此定下要將木雕化為畢生之志業。
原本學歷不高的吳榮賜現在擁有中國文學碩士學歷,是因為他認為「大師」就必須要有深度,要有所謂深奧的東西。因此多年前他尋著升學模式,透過聯考的方式一步步地加強自己的深度。而他本身一直對於古代人忠義、肝膽相照、兩肋插刀的故事比較有興趣。因此他當初要讀的時候,就立定不是讀純藝術,而是中文系或者歷史學系。這樣的歷練也讓吳榮賜能對著每件作品可以講出一段故事,因為他的創作件件都是「有所謂」而為,他說:「創作辛苦就是如此,要有發想才能刻出,才能成就好作品」。
他的創作作品粗獷細膩兼具,欲表現人物姿態,必定事先洞瞻故事脈絡之軸線,觀察人物特性了然於胸,再憑藉經年累月深厚技藝,一刀一鑿果斷俐落、一揮而就。如同2011年受佛光山佛陀紀念館邀請,主持〈十八羅漢尊者〉、〈八宗祖師〉大型石雕創作。吳榮賜在製作之初就已經先研究觀察過羅漢在中國與印度間的差異。他舉例說:「印度的羅漢面孔較為分明,看起來也就比較兇惡一點,身上穿著的衣服則是用一塊布纏繞。另外印度羅漢身形較為健美,屬倒三角形的體態。經過中國文化修正後的羅漢,面孔就比較柔和,肚子也會較為大些」。他說「藝術家要懂得比較多一些,才能製作出到位的創作」。這樣的堅持與品質,讓此系列作品中的各尊神像都有獨特的神韻與氣勢,一尊尊栩栩如生地呈現鮮明的個性與精神。不但造就出空前的「神刀傳奇」,更為星雲大師所驚嘆,親書「大巧若拙」贈予。
結束佛光山大型創作之後,吳榮賜轉而將中國古典融入雕塑創作中,著手雕刻中國四大文學名著中之經典人物(羅貫中《三國演義》、施耐庵《水滸傳》、吳承恩《西遊記》、曹雪芹《紅樓夢》)。他取章節故事形成作品,讓觀者跨越文字描繪,從而領略作品精髓,並尋求人生智慧的共鳴與啟發。他表示說創作四大文學名著首重掌握人物特性,《紅樓夢》就是掌握金釵的特性,愛哭、愛錢、愛笑的特性等。吳榮賜尤其喜愛自己刻出來的劉姥姥,他自認為把逛大觀園的姥姥詮釋的相當出色、彷彿類似於40、50年代的鄉下人到臺北西門町的感覺。此系列本於中國四大文學名著,銜接於佛光山〈十八羅漢尊者〉之後也成為吳榮賜藝術生涯另一個里程碑。
吳榮賜不停地在木雕領域中創新,他用木雕的方式呈現拔劍的動感,這是他獨創的「動態殘影技法」。吳榮賜說他自己的創作發想是來自於電影的原理,一張張的底片連續的播放之後就會在人眼中留下殘影,時間與空間的結合因而有了連續的影像特性。這種能將生硬的木頭表現出動感的技法推出之後,更是廣受工藝界先進後輩所讚揚。吳榮賜認為創作就是要如同這樣有共鳴,才會有衝勁創作,做起來才會快樂。他說工藝並不同於藝術,最好的境界就是作品會幫你說話,讓作者不需要說任何的話語,觀賞者就已得到共鳴。
吳榮賜說自己會一直堅持創作下去,因為他想要為這一片土地留下記錄,「就算木雕會損毀,但是文字影像及經歷會一直傳承下去」,他輩子就是立志要創作出流傳千古的作品。
(文/黃淵.圖/吳榮賜提供)資料來源:臺灣工藝季刊第5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