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竹漆工藝類
嘉義縣
臨著曾文水庫的大埔鄉和平村景緻優美,但要說起跟小提琴的緣分,比較像是一段轉角遇到愛的浪漫愛情故事。村長吳倚豪在偶然的機緣下認識了小提琴音樂家黃聖彥與曾彥學,村長邀請兩位音樂家來到和平村教小提琴課,而和平村的自然環境,卻讓老師愛上了這片土地,不辭路途辛勞,從屏東來到嘉義大埔,一週就待上五天,不分年齡帶著大人、小孩們一起上課,慢慢凝聚了越來越多的在地村民,也組成了「大埔愛樂」的團隊。
除了教授演奏小提琴的音樂課程之外,老師更帶著大家親手製作小提琴,由於大埔社區位在阿里山山脈上,當地有許多木種且林相豐富,颱風季來臨時水庫裡會有因風雨打落的漂流木,而這些廢棄的木料卻是製琴的好材料,現在共計有三把在社區製作的小提琴,分別命名為大埔一號、二號及三號。大埔社區要栽培出一群群的好「琴」人,除了能拉琴之外,更是能製造一把好琴的勤人。
製作一把小提琴,光是製作的工時就至少需要100個小時。小提琴完成時的音色,會是製琴師聽到這把提琴的第二個聲音。第一個聲音是白琴所發出的,這階段決定了提琴基礎的音色關鍵是選用的木頭材質。白琴階段的工序以木工為主,主要構成是側板、面板、背板與琴頭,還有許多的細節是木板弧度、發音孔、音柱、琴橋⋯⋯等等,在全部零配件組裝到位後,就會發出琴的第一個聲音。接著,會把零配件拆裝下來準備上漆。漆是琴音的靈魂,也是每位製琴師的壓箱寶。小提琴所用的漆講究天然,因為需要讓木頭能夠呼吸,才能發出好的音色。漆的原料取材大地包括中藥材、洋蔥皮、蝦殼、蝴蝶翅膀等。最後,會以蟲膠將配件黏合,蟲膠是以小蟲糞便製成,有助於聲音的傳導。終於,一把小提琴總算大功告成。
大埔社區座落山林臨著水庫,有著好山好水的美景。今年社區首度嘗試推出兩天一夜的週末行程,讓民眾搭著遊艇欣賞山光水色是這趟旅程的起點,乘著船欣賞老鷹徜徉,並體驗釣魚餵鷹的樂趣。午餐品嚐道地有名的砂鍋魚頭料理,晚上則由大埔樂隊帶來精彩的音樂演出,並由學生樂手教導遊客彈奏小提琴。隔天一早,則可以採買當地的農特產,有時間的話,則可以到青雲瀑布、大埔拱橋等地賞景享受悠閒。未來,社區希望可以推出為期兩週的小提琴工作坊,讓遊客在山水間完成專屬自己的琴。
資料來源:工藝記.旅讀臺灣農村/社區 (2019年)
嘉義市大埔鄉雙溪100號
瀏覽次數:1
更新日期:1/23/2021 1:43:34 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