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全台 » 工藝中心查詢 » 工藝中心明細
臺灣藺草學會
類別名稱
編織工藝類
城市名稱
苗栗縣
內容
藺草編織源於清朝年間,平埔族婦女發現大安溪下游旁的野生三角藺草,並嘗試將之曬乾後編織成草蓆,其透氣吸濕的特性,非常適合炎熱潮濕的濱海環境使用,因此廣受歡迎而流傳至漢人聚落——大甲街與苑裡庄,並開始將野生藺草轉至水田邊人工栽種,材料取得更為穩定、編織技藝精進了,而有著藺編先驅之稱的傳奇人物-洪鴦女士,其精巧的手藝讓藺草編織跳脫平面的草蓆發展為立體的草帽,讓藺編推向另一個高峰。
 

在日治時期,藺草香氣更從苑裡飄向世界,藺草編織品更登上臺灣出口排行榜,為糖與稻米之後的第三名。當時,苑裡別於臺灣其他地區,流傳著「不重生男、重生女」的歌謠,因為當時家裡只要有一位女性從事編織工作,便可養家活口,產業之盛景從此可見。然而,藺草編織的好景盛況,因為加工業的發展與人工原料的興起,天然材質不再是首選;婦女也選擇至工廠就業而非在家編織,讓藺草編織產業迅速凋零。而為了追尋與傳承當年飄香世界的藺草產業,苑裡在地人便投入藺草文化復興的工作。
 

藺草一年可採收三期,第二期收成的稱之為「允仔草」是藺編中最為高級的材料,較其他兩期的草來得柔軟又堅韌,編織出來的草帽與草蓆細緻親膚性好。日本人也曾來臺做過研究,大安溪以北至苑里溪以南大約十多公里的範圍,長出來的藺草質地細緻、堅韌、吸濕度極佳、香味豐厚濃郁,也更經得起編織前製作業的過程,也讓工藝師有更多的創作的彈性。
 

藺草收割在陽光下曝曬後先綑綁成束,再經過掠草、剝草褲、析草、槌草、揉草,這些繁瑣的工序省不得,藺編成品才能更為細緻,編織過程中再搭配各種不同的技法與手路,展現立體編織的多樣性,也使得自然材質的編織物緊實堅韌。
 

民國98年臺灣藺草學會正式從山腳社區發展協會獨立,從各個面向振興藺編產業:辦理競賽與認證、將工藝導入中小學課程、商品導入創新設計元素、培養青年新秀⋯⋯等等。此外,更規劃出各式特色遊程,讓民眾可以實際走訪苑裡小鎮,親手體驗藺編的美好。苑裡小鎮正努力讓傳統工藝編織「藺」一片天地。
 

下次,規劃一趟苑裡小旅行時,可以事先打電話到臺灣藺草學會預約體驗行程。會由理事長親自導覽山腳社區的故事,帶領民眾走進歷史現場。山腳國小的日治宿舍群典雅靜美,近看建築之美的細緻,來到室內進行藺草DIY活動,從30分鐘到6小時的編織體驗任君挑選,端看想挑戰的難度。從小朋友都能上手的小鹿編織,到大型的漁網提籃,工坊內的工藝阿姨們會手把手的帶領民眾一步一步完成自己的作品,到苑裡來場充滿藺草香的知性之旅吧!
 

資料來源:工藝記.旅讀臺灣農村/社區 (2019年)

網址
https://www.ntcri.gov.tw/communityinfo_190_125.html  
地址
苗栗縣苑裡鎮山腳里14鄰37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