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高雄六龜區的寶來里,是六龜區最北邊的村落,這座小村莊座落在海拔六百至一千尺的山坡地,四面環山的地理位置,僅靠著臺二十線南橫公路與外界聯繫,形容這裡是與世隔絕的世外桃源也不為過。
因為山所孕育的天然資源,寶來村溫泉曾經名號響亮,是南橫公路上的觀光景點,可惜在九十八年莫拉克風災重創之後,寶來村被撕裂成數塊孤洲,連珍貴的溫泉也被泥沙無情覆蓋,當地居民頓時失去經濟命脈,生活頓時陷入困境。
【動手培養社區的共好意識】
有形的建築容易復建,無形的資產卻難以尋回。當風災過後,寶來居民從第一步的家園重建,到第二步的經濟重建,面臨了極大瓶頸。當時身負重任的寶來重建協會(現為寶來人文協會)便積極投入,在當地六個聚落尋找可用資源,從在地關懷老人的行動開始,到發展當地特色的六色粿料理等,這些都漸漸凝聚社區居民的共好意識,也培養出動手實作的精神。
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協會發現當地住著一位陶藝家李懷錦,還有許多懂得染布技術的工藝老師,於是便選定漢人最早開發之處的「檨仔腳」做為文化重建據點,將散落的資源媒合,成立「檨仔腳文化共享空間」,做為社區發展植物染和陶藝的開始。
在工藝家的指導之下,社區居民逐漸學習第二技能,利用礦物生釉燒製成的生活陶商品,像是杯、盤、碗與陶飾等,那樸拙無華的外表不僅討人喜愛,握在手中更是格外感覺煥發著生命力。
【導入工作假期多元發展】
就手邊可運用的在地資源,社區取材當地植物所發展的天然染,像是黃梔子等,創作出各式各樣的布藝商品,從一般人最實用的背包,或是可以結合陶作與茶藝的席方與杯墊等,而當地社區媽媽也將草木染與料理結合,研發出「黃梔子染粉粿」等,工藝生活化的理想,在這個社區裡悄然落實,一種美感生活正在醞釀。
透過社區居民的集思廣益,以及協會發揮整合力量,這些土生創作被帶到社區以外的地方,藉由市集或商店平臺宣傳,寶來社區的新身份逐漸被認識。然而,當地居民暸解光是仰賴工藝所帶來的收入是不夠的,如何把第二級產業提升到第三級產業,創造更加多樣性的在地消費,才是更重要的工作。
為此,他們導入了「工作假期」模式,邀請來自各地的專業人才進入社區,教導社區興建麵包窯、製作料理、策劃體驗課程等,而在過程中社區居民也練就一身功夫,甚至還會自己做教案,把零星的資源串連起來,成為一套專屬寶來社區的體驗遊程。
【工藝是社區再學習的最佳媒介】
從社區居民的互動分享到引進外界的資源,為社區挹注更多能量,寶來社區從封閉走向開放,也漸漸與其他社區展開合作,聯手起來發展多元化觀光,創造在地新經濟。在漫長的培育過程,說明了單打獨鬥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工藝扮演著再教育的角色,建構社區產業多元發展,並逐步培養出在地人才,這個從「無」到「有」的發展過程,本身就是一種創作。
(106年農村微型工藝產業培力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