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全台 » 工藝中心查詢 » 工藝中心明細
新竹縣柿染文化協會
類別名稱
染繡工藝類
城市名稱
新竹縣
內容

當第一道九降風抵達臺灣,代表著新埔鎮旱坑里又到了熱鬧的柿餅季節,家家戶戶趕忙著處理剛摘下來的柿子,從刨削、去皮、整形到日曬,那一個個盛滿柿子的圓篩陣仗鋪開,為小村埕染上秋季豔色。


為了發揚旱坑里引以為傲的柿餅文化,當地居民突發奇想將柿子與天然染結合,發展出獨特的「柿染」工藝,把這抹令人驚嘆的色彩,紀錄在一匹一匹美麗的布料上。


【發現老石柱上的神秘印漬】


說起旱坑里的柿染工藝發展,那是出自一個偶然的機緣。


透過新埔鎮公所農業課的介紹來到全國柿餅主要加工區的旱坑里,並參訪當地知名柿餅加工廠「味衛佳」,當時他們發現削皮廣場旁有根柱子佈滿褐色斑點,而在色澤深淺之間隱約可見掌印。


經過一番詢問之後,才知道早期柿子都是手工削皮,年紀大的老人家常倚著柱子工作,以便扶著柱子起身,而這些褐斑就是積年累月染印的柿子汁。


從小地方激起靈感,使得在地人思考或許可將柿子汁用於染布,於是社區媽媽與柿餅業者聯合發起染布班,並邀請臺灣工藝之家「天染工坊」陳景林與馬毓秀老師前來教授植物染技藝,共同研究如何將柿子應用在染布領域。


在兩位老師的指導下,隨著工藝技術逐年純熟,社區居民終於九十九年成立新竹縣柿染文化協會,專注推廣這門獨特的手工藝。新竹縣柿染文化協會田春蘭老師表示,在韓國與日本都有柿染工藝,唯獨臺灣多著墨於藍染,少有使用柿來染布的案例,這也使得旱坑里的柿染更顯獨一無二。


【用一顆「柿工藝」整合農業上下游】


每到柿餅加工期,大量剩餘果皮常令當地業者頭痛,而這些通常只能當成垃圾處理,剛開始發展柿染工藝的目的,主要是希望能透過廢物利用來為社區創造特色。「久而久之,柿染班也轉與果農直接進行合作,收購蔬果不要的產品,使果農可有額外收入,工藝意外成為扶植在地農業的方式。」田春蘭老師說。


由於柿子含有豐富膠質與丹寧,汁液容易附著於布料,本身很適合做為染劑,無論熱染或冷染都可以操作,各自呈現的色彩也不同。「我們會針對原料不同而使用不同的手法,柿皮須經過熬煮萃取色素,屬於熱染;而柿果則可直接榨汁浸泡染,屬於冷染。」煮染直接使用定色劑定色,加入明礬可呈現粉嫩的色彩,加入醋酸銅可呈現較深的咖啡色、木醋酸鐵則呈現穩重的灰黑色。「柿染的色彩會隨著日曬程度加深,具有各種不同的變化性,那簡直是跟著自然一起創作。」田春蘭老師說。一種染料可以有多樣變化,是天然染令人玩上癮的原因。


【柿餅師傅也是素人工藝師】


從最基本的自然染技法玩起,透過型染、綁染、刷染、繪染、陰陽版等技法,或將柿染結合石榴皮、福木、紫膠等天然染料,賦予柿染不只樸實耐看,也有繽紛豔麗的另一面,而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性格,也使手工藝產品可以廣泛符合熟齡世代與年輕世代的喜好。


經過四年多時間的努力,新竹縣柿染文化協會集合了一批團隊,這群素人工藝師不少是社區媽媽,她們利用做柿餅的閒暇來發展興趣,成為社區工藝的積極推動者。對她們而言,柿染是一門有益在地社區的工藝,既可以發展社區特色,又能幫助二度就業、增加農民收入,更重要是大家為了學習新事物,又重新拾起畫筆,走入柿園裡寫生。離開學校再也沒接觸美術的人們,透過工藝找回孩提時代的熱愛,同時也再一次回眸細看鄉土,這才是更加難能可貴的體驗。


(106年農村微型工藝產業培力計畫)

網址
https://www.ntcri.gov.tw/communityinfo_190_112.html  
地址
新竹縣新埔鎮中正路44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