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全台 » 工藝中心查詢 » 工藝中心明細
烏石坑社區發展協會
類別名稱
木竹漆工藝類
城市名稱
台中市
內容

烏石坑四面環山,山區林相豐富,早期伐木業相當興盛,因氣候及豐富的天然資源,烏石坑一直保有豐沛的生態,民國82年政府在此設立「低海拔試驗站」,並特別針對臺灣黑熊進行保育研究,臺中市和平區烏石坑社區發展協會希望透過傳統木雕技藝與黑熊形象的結合,讓遊客對烏石坑社區自然生態有深刻印象,為當地生態與產業提升藝術的附加價值,推廣烏石坑的美麗更廣為人知。

 

【蓽路藍縷的艱辛歷程】

 

烏石坑位於臺中市和平區自由里,舊名「烏寶庄」,因位於雪山山脈西南的山谷之間,且溪流內遍佈黑色石頭,後來改名為烏石坑,是漢人與泰雅族混居地區,在日治時期就有人在此伐木,以前由於交通不便,道路狹窄,所以砍伐好的木頭只能依靠人力拖木馬,把巨大的木頭拖曳至溪畔,投水漂運至下游地區。所謂木馬形狀像大型雪橇,前端有木轅,馬架上綁有背帶,工人需要一人在前面搭背帶拉行,一人在後面推動木馬,拖運距離通常為2-3公里,如果是檜木可能需要拖運10-20公里,是一項非常辛苦的工作。現在社區內設有簡易的木馬,讓遊客可以體驗先民拉曳木馬的辛苦,也緬懷先民蓽路藍縷的歷史過往。

 

【多樣生態吸引保育類動植物棲生】

 

烏石坑社區位於海拔500多公尺至1800多公尺之間,落差1000多公尺,所以擁有豐富的生物生態與珍貴樹林,棲息多種臺灣特有種的保育類動植物,民國82年設立「低海拔試驗站」,劃出382公頃範圍為研究保育區,作為學術及保育研究工作的重要據點,是臺灣低海拔森林生態系代表,臺灣黑熊進行保育研究工作成效良好,目前保育區內已有8隻臺灣黑熊,保育員也為每隻黑熊取了可愛俏皮的名字,分別是卡特、小妞、阿里、黑皮、小熊、黑妞、元元、五百,是全國唯一擁有最多臺灣黑熊的社區。

 

【推動社區觀光發展木雕工藝】

 

由於社區四面環山日夜溫差大,土壤肥沃且透氣性良好,所以生產的日本甜杮品質優良,深受消費者喜愛,但農民收入容易受天氣變化影響,無法有穩定的收入,協會希望透過農村微型工藝產業培力計畫,在社區推動觀光產業發展,並在農業轉型的同時讓社區居民參與社區活動,以「小地方、好場所」的原則促進社區改造。為了讓來訪的遊客可以進一步認識社區的文化歷史、產業特色與生態環境,協會也加強生態解說員的培訓,以深度旅遊方式帶動社區經濟發展,並期望以「木語熊」計畫讓居民學習木雕工藝,藉此凝聚社區居民向心力,未來將木雕工藝拓展為社區產業,提升經濟價值。

 

【「木語熊」盼成為社區特有文化財】

 

協會特別邀請藝術木雕工藝楊孟濠老師到社區教導木雕工藝,在與居民進行討論後,決定運用竹子與木材等當地素材展現在地特色,把代表社區特色的臺灣黑熊與甜杮融入作品設計,以木雕熊的形象,把社區歷史文化與現在珍貴的生態做聯結,並把木雕熊命名為「木語熊」,代表熊與山林的對話,讓傳統木雕技藝成為社區文化財,以活化社區觀光產業旅遊。

 

目前社區內的木雕產品都是用當地特色原木加上彩繪製成小黑熊,經由老師建議改採用當地木頭,用雕刻方式來製作市場接受度高的產品,分為二項工藝特色進行,一是小巧精美的微型工藝,如:臺灣黑熊掛飾及各項Q版臺灣黑熊產品,另一項則以粗獷的特色木雕黑熊,利用在地自然環境素材進行多樣化的設計,透過工藝的學習,達到手創木雕的藝術創作與生態保育、在地產業的結合,讓社區觀光旅遊能夠永續發展。

 

【強化社區特色為生態教育努力】

 

居民在協會的帶領下主動展開社區改造活動,將社區特色如:臺灣黑熊、臺灣獼猴、甜柿、山芙蓉、媽祖與泰雅文化等,彩繪在社區內重要場所的牆面上,以活潑的創意活化社區,並聘請不同領域老師應用在地元素教導遊客DIY,進而介紹社區往昔的人文故事,讓遊客可以對社區有更深入的認識。

 

生態環境是烏石坑最寶貴的資產,教育社區居民尊重自然環境,維護共有的生態資源,透過生態旅遊創造出社區的產業價值,以綠色地球的概念,用教育園區模式引導遊客自然生態的重要性,以深度旅遊體驗在地文化,並打造慢活、漫遊的旅遊環境,不論是生態休閒活動或農村體驗,讓來訪的遊客沒有過多干擾,可以充份休息;未來社區也將推動木雕工藝產業,把農村休閒旅遊提升為兼具藝術價值的活動,期望能以木雕工藝活絡社區,用多元化的創新活動把社區營造為藝術自然生態保育區,使木語熊成為代表烏石坑的吉祥物,也能夠讓更多遊客帶回紀念伴手禮,並與更多人分享旅遊的美好回憶。

 

(104年社區多角化工藝扶植計畫)

網址
https://www.ntcri.gov.tw/communityinfo_190_95.html  
地址
臺中市和平區自由里東崎路二段烏石巷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