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臺灣早期農業社會,竹編工藝是農村生活、生產的重要道具,竹編的用具種類繁多且普遍,並在過去用途相當廣泛,如:竹編的床墊、帽子、椅子及竹編容器,樣式雖然簡單,但是對於當時在生活起居上提升許多方便性;慶東社區運用在地元素(柿樹樹枝、竹子、梨樹樹枝)製成藝術美觀的實用品,創造傳統產業蛻變及生機。
【應用社區原始之美開創工藝文化魅力】
慶東社區是傳統客家聚落,擁有豐富的自然生態資源,當地農特產品日本甜柿、高接梨,因積極推動觀光發展及農業轉型,落實「生活藝術化、藝術生活化」,社區開始思考在保有豐富自然生態的同時,如何來發揮創意生活產業,結合既有的產業製造基礎,融入創意、科學與人文素養,發展出具有整合性、高附加價值的新型產業,期待衍生龐大的商機。
為發展客家庄內獨有的竹子與梨樹物產資源,邀請工藝達人及東華國中美術老師至社區指導,透過實作教學工藝品創意發想、製程質量及視覺美感等,在保有客家文化特色的創作下,開發各種具生活應用的雅緻商品;亦透過技藝的精進交流,使慶東竹編植入內涵,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提升竹製工藝在消費市場裡的地位。
竹編及染布的技藝傳授,老師會先帶領學員走入客家庄的家庭生活中,回溫舊時記憶與先民對於竹編的使用,讓「古早風格」成為竹編再度發展的重要關鍵,透過強調竹子韌性、可塑性,讓竹編技藝與染布技術完美結合,並在社區居民不斷挖掘及創作中,使竹編創作的演進與變化融合在日常裡,體現更美麗的姿態,擁有更多功能面向來符合生活機能,充分拉近人與器物之間的距離。
【為產業再造撼動人心的生命力】
慶東社區的竹編與染布文化深藏著客家庄的底蘊,相當具有古樸的本質及原貌,也因結合兩種傳統客家文物,使社區特色能與竹編緊密結合,竹編技藝發展更有客家風味與在地化;而染布原料使用梨樹廢枝,讓染布創作與農產相輔相成,不僅可以製作出獨樹一格的客家染布,也進而推廣慶東農村產品,使慶東社區知「竹」藏「梨」計畫朝向全方面發展,催化居民找回在地歷史文化,對土地產生認同與珍惜,重新認識人文地產景等得天獨厚的資源。
竹編工藝是經由雙手順應材料的自然天性編製而成,慶東社區運用在地元素竹子,從基礎取材─劈竹、括青、定寬、切割,到竹材處理—防蛀防腐、加水煮沸,最後到器物實作─編底、豎立、緣口收法、緣框、纏繞、提把、綁結等工法,細膩的製程相當繁複需要耐心及毅力;而各種花色交互運用的進階版編紋,皆是利用竹子的彈性及其纖維的質感來打造,後續再加工生漆染色,形成傳統竹編工藝融合現代時尚的美感作品。
此外,為讓社區資源能妥善運用發揮加乘效果,將梨樹、柿樹的廢棄枝葉染煮,再進行棉布綑綁紮花、浸泡、染布、蒸煮、曬乾、拆線、碾布等步驟,透過染材處理、加工到色素萃取,以植物暈染的手法,蛻變成一塊塊色澤動人的布匹,慶東社區擅長活用天然物料轉化家飾用品的特色,開發親切質樸的實用品,包括鉛筆袋、書套、零錢包、名片夾及填充玩偶等,這些多元化商品點燃在地產業的創意之火,提升產業無限能量與價值。
【啟發匠心獨具的工藝智慧】
竹編與染布結合可定位成精緻藝術的領域,而社區居民持續不斷創新技術及研發產品,以豐富的想像力、靈巧的手藝及巧思,將染布改良包裝竹編用具形塑新組合,將竹藝的堅毅藉由染布的柔美點綴,不僅超越傳統裝飾設計趨向現代日常生活工藝,使每件作品真實展現地域特色與個性,也代表地方文化的活化實踐,同時延續產業命脈;慶東社區深信產業精神必須依循精緻、高附加價值的策略,發展符合現代生活美感的產品,才是復興產業的最佳途徑,成就工藝的耀眼光芒。
(104年社區多角化工藝扶植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