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五、六月,各式各樣的南瓜、蒲瓜爬滿藤蔓,有如小燈籠般地掛在龍昇湖畔的隧道,向到訪的遊客打招呼,此地恬靜幽雅頗具靈秀之氣,昔日為「苗栗八景之一」,龍昇社區就是位於這樣一個山光水色的地方。
位於苗栗縣造橋鄉最西端的龍昇社區,因具有交通便利優勢,每逢金瓜藝術季時,總是吸引不少遊客到訪,這裡除了擁有美麗的龍昇湖外,還有具文化特色的道卡斯族。社區地形屬丘陵地,耕地面積狹小,僅能從事小量多樣栽植農作物。受到造橋鄉大力推動南瓜栽種影響,社區改以種植蒲瓜為主,因蒲瓜為一年生蔓性草本植物,對環境適應力強,在此地種植良好,而且蒲瓜除了可食用外,還可加工成藝術品,配合在地野藤裝飾,可創作各式各樣的精美蒲瓜藝術工藝飾品。
【蒲瓜產業化腐朽為神奇】
龍昇社區雖以務農為主,但農特產品易受天氣、土壤、水源等不易控制的因素影響,且有季節性與保存問題,農民往往得承受相當大的銷售壓力,因此,社區透過舉辦相關農特產品的推廣活動及產業加值升級方式,試圖改善農產品推銷的困境,期望將龍昇社區打造為「多經濟點社區」。
龍昇社區每年都會舉辦金瓜藝術季,在龍昇湖畔打造長達250公尺的賞瓜綠色隧道,當藝術季結束後,2000多顆蒲瓜因為過熟無法食用,且無其他附加用途,只能廢棄當堆肥,居民覺得十分浪費,經過大家集思廣益,發現蒲瓜熟成乾燥後可做成藝術裝置品,不僅可解決蒲瓜過剩問題,也為社區帶來另一種地方特色產品及價值,一顆顆蒲瓜化為實用工藝品,開啟龍昇社區與蒲瓜工藝的不解之緣。
【兼具生活環保與實用功能的蒲瓜工藝】
蒲瓜自古以來就是可食可用的農產品,農業時代生活中簡便的碗、瓢、壺等代用品就是用蒲瓜熟成後製造的,但其餘則無多大用處。民國103年龍昇社區邀請蒲瓜創作達人葉步雄、曾秀雲及龔一舫老師授課,藉由「蒲瓜工藝藝術創作」,將蒲瓜化為實用裝置藝品,而製作蒲瓜工藝的材料,例如:蒲瓜、粗藤、漂流木等均可取自社區在地資源,是環保與實用兼具的特色工藝品。
今年社區更將蒲瓜產業升級,再度邀集專業老師授課,開創更多樣的文創產品,並藉由包裝設計輔助,提升傳統產業附加價值,並結合農村自然生態景觀及社區文化故事,提供休閒活動、桌餐服務及旅遊景點,吸引觀光客造訪,提高農民所得與增加社區就業機會。
【產業轉型帶動地方經濟發展】
龍昇社區透過農村再生計畫發展在地特色產業,也藉由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農村微型工藝產業培力計畫之輔導,積極推廣蒲瓜工藝的發展。在今年計畫執行過程中,社區居民從蒲瓜百變藝術創作行銷,以社區產業結合地方政府發展為主軸,配合其他社區產業為輔,帶動地方產業行銷發展,使產銷結合帶動產業復興,除使農民多一項技藝及產品外,亦提高農民所得與增加農民就業機會,有效整合社區力量,創造富麗農村的新願景。
【社區工作坊延續產業命脈】
目前社區居民以製作小夜燈、小吊飾、中型藝品為主要的蒲瓜工藝,現在除配合各項活動展售外,亦於社區入口意象區展覽販售。但社區居民並不以此為滿足,他們期待作品能代表社區特色並兼具生活實用性,透過今年「百變藝術創作計畫」,居民將龍昇特有的道卡斯族圖騰融入蒲瓜雕刻工藝內,將蒲瓜配合以素材處理、材料選樣、彩繪雕刻法、創意美學、寫意鏤空雕法、烙燒技法等不同工法,結合日常用品、文具、食器為主來創作,延續傳統工藝之傳承,為社區創造新的產品及特色。
為持續推廣蒲瓜工藝,社區還成立「蒲瓜工藝產業永續發展工作小組」,定期召集小組成員對於蒲瓜工藝產業創作、製作、產品化、銷售、行銷進行討論,未來也將延續發展成為社區產業,另還成立了「龍昇手藝品工作坊」,在高鐵苗栗站、西湖渡假村等都有據點販售蒲瓜造型藝品。現今蒲瓜產業已慢慢打響名號,蒲雕手藝也深入小學向下札根,期望未來能吸引更多年輕人口回流農村,注入新活力,使傳統農村文化得以傳承及彰顯。
(104年社區多角化工藝扶植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