藺草曾經深入臺灣人民的日常生活中,草帽、草蓆乃至於端午節的粽子上、秋天肥美的螃蟹上、宗教祭祀活動的金紙上,都是日常使用藺草的痕跡,隨著時代變遷、科技發展,藺草工業開始沒落,臺南市西港區檨林地區保有全臺唯一一家機械生產藺草草蓆工廠,如何運用傳統的素材,同時讓藺草草蓆工廠得以生存,並使創意深入生活空間、增加運用的可能性及提升價值,是檨林社區現正努力的目標。
【創意藺草商品打造社區特色】
檨林曾是臺灣藺草重鎮,藺草草蓆在民國50至60年代是全盛時期,在50多年前,負責人莊振章的父親和親戚合資成立這間位於檨林社區的製蓆工廠,半個世紀過去後,由於傳統製草蓆產業逐漸沒落,如今茂興製蓆廠也成為全臺僅存的製蓆工廠。
藺草草蓆,具有透氣及吸溼排汗的功能,很適合在夏天使用,但檨林的藺草蓆銷售主要依靠傳統通路,利潤十分微薄,但社區成員們認為藺草草蓆是西港區相當重要的產業,非常適合發展成地方特色產業,因此近兩三年來,社區發展協會以藺草蓆做出手提袋、背包、名片夾等工藝品,端午節的粽子也恢復以藺草來綁,都獲得很好的迴響。
為了不使藺草這項工藝消失,檨林地區的民眾在設計師的專業協助,與社區內唯一的製蓆工廠「茂興製蓆廠」合作,由製蓆廠提供原料,以節能減碳的健康生活為主軸,製作獨特設計的藺草蓆商品,透過教學培育社區人才,將生活文化與產業接軌,讓藺草蓆的傳統工藝,深入社區產業,再創社區生活文化的生機與活力。
檨林社區的藺草包受到矚目後,「全臺唯一藺草工廠」也引起民眾興趣,充滿歷史痕跡的廠房及機器激發年輕世代好奇心,甚至有臺北的民眾打電話前來詢問,讓社區居民和草蓆工廠負責人莊振章看見未來的發展商機,希望製造兼經營觀光服務,將檨林社區從傳統農村轉型為觀光休閒產業,讓藺草蓆這項傳統工業得以延續下去。
【藺草工坊成就社區媽媽事業第二春】
檨林社區藺草編作品推出三年,漸漸獲得肯定,社區內首次對外開放的課程,立刻就有外地的年輕學子前來參與,希望透過實作課程教育強化商品設計與包裝,提升商品藝術質感,2015年底也在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的鼓勵下,獲得區公所補助成立藺草工坊,現在社區的媽媽們,在多年學習下已有能力自行設計多款的藺草文創商品,成就事業第二春,也讓西港藺草編產業更穩定發展。
未來檨林地區製作的創意藺草包也將結合鄰近西港區及鄰近地區生產的麻油,包裝成為獨一無二的商品,共同推廣在地產業,開創西港地區的觀光新契機。
【藺草環保餐墊美觀又實用】
看見檨林藺草計畫是希望以健康又環保的生活態度為出發點,發展出代表社區特色的創意商品,但以藺草蓆為原料製作其實相當費工,使用特殊針車,製作一個作品都需要半天以上,有些較複雜的樣式更需要一天時間才得以完成,設計師以天然的皮革搭配藺草蓆,設計出古樸的風格,在與社區居民的實際製作的過程中,共同討論與修改,堅持皮革與藺草蓆搭配的美感與手感質地,終於完成結合在地胡麻油與自製竹筷的餐具墊,具有一物兩用的實用價值。
【天然藺草香的野餐樂趣】
社區工藝的本質是人與土地、人與生活緊密結合的態度與風格,而設計的本質源自於對在地的認同感,同樣以異材質結合為概念的野餐墊,就是社區居民與設計師本著對人、生活與土地的認同而發想,以廢棄的腳踏車輪胎內胎與藺草結合,主題上充份展現對於天然與環保的意涵,並搭上近幾年臺灣人熱愛野餐活動的風潮,設計出適合朋友聚會、家庭出遊或個人時光都適用的野餐墊。
不僅如此,野餐墊還是可以隨身肩背的提袋,讓戶外野餐活動更加便利,而藺草經過日曬之後的天然香氣,可以驅蟲防蚊,夏天坐在草蓆上更涼爽舒適,藺草蓆製作的野餐墊成為戶外活動的最佳選擇,也深受前來西港遊玩的旅客喜愛。
(104年多角化社區工藝扶植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