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全台 » 工藝中心查詢 » 工藝中心明細
新竹縣新埔鎮九芎湖文化發展協會
類別名稱
染繡工藝類
城市名稱
新竹市
內容

【社區工藝扶植計畫成果】


新埔鎮向來以柿餅香、粄條Q、宗廟美等三大地方文化特色聞名全台,近年來更朝多元化的休閒觀光產業方向推動,而在公路的普遍開通下,帶動新埔鎮的繁榮,不但成為農產品的主要集散地,更是交通、文化、商業、觀光的重鎮。新埔鎮三大地方文化特色,其中「手工柿餅」的傳統原味不僅是新埔鎮由來已久的產業文化之一,更是旱坑里多數居民賴以維生的行業,比起其他大量機器生產的產業,更能感受到客家鄉親勤奮樸實之精神與優良傳統之堅持。新埔柿餅每年生產130萬斤,產值達1億3千萬以上,手製柿餅在新埔鎮旱坑里紮根距今已將近170年歷史,早期先民從大陸來台就保有柿餅加工之傳統,但因為台灣地區屬於海島型氣候與中國的內陸型氣候有很大的差異,因而產生了台灣本地所特有的「柿餅產業文化」。


新埔旱坑地區,是全台主要柿餅加工/供應點之一,亦可說是一個在地文化的活歷史。柿餅的製造過程中,第一部是清潔洗滌,第二步即是削皮,也因此每年柿餅產季,總會產生大量的廢棄柿子皮,除了有一說,柿子皮晒乾煮湯、泡茶可養氣潤肺,而有部分民眾將柿子皮食用外,柿子皮幾乎是無用之物。後來,由於環境生態、資源再利用等意識的升高,居民欲將柿子皮加以利用,經過專家、顧問群的協助,新埔開始發展柿染工藝,讓柿子得以提升其藝術文化的附加價值,並透過柿染展現客家手工藝術的深度,讓新埔成了全台唯一發展柿染工藝的地區。


今年在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的社區工藝扶植計畫協助下,一方面持續進行技藝提升與人才培訓,強化組織的運作能力,逐步達成自主經營的目標;一方面嘗試解決柿染材料的供應因季節性而不穩定的問題,並且透過邀請服裝設計師及包袋設計師參與產品開發、整體形象包裝、拓展行銷通路及改善商品展售空間以及整合週邊觀光資源、創造旅遊深度,帶入觀光人潮促進消費。希望未來能藉由柿染工藝的推廣,營造柿染手工藝社區,提升柿染手工藝生產技術與產量。


【柿子染紅了美麗衣裳】


到秋意陣陣,正是柿餅飄香的季節。在新埔褒忠義民廟前,正熱熱鬧鬧舉辦著柿餅節的活動,新埔地區特有的私房菜柿餅雞湯、甜而不膩的柿餅冰棒而著名的味衛佳加工廠裡,到處可以看見柿農忙碌的趕工。但有一群人既不拿相機拍下曬柿餅的盛事,也不是忙著採購柿餅,他們圍在二樓簡易搭建的涼亭專心的在布上畫畫,原來這是九穹湖柿染班與各柿染業者合作推出的柿染文化體驗活動。


柿染的發色相當的特殊,不像其它的染法需要避免光照,反而需要日光的照射,所以被又稱為日光染。竹縣新埔鎮得天獨厚的丘陵地形,配合乾燥少雨的天候,加上旱坑的九降風,符合柿餅製作過程最重要的曝曬、乾燥、脫水等要件,在天時地利幫助下,創造出聞名全台的柿餅產業。而在2004年時,蔡小姐也由網路上尋得陳景林老師的協助,開始在這個與柿子與柿餅密不可分的小鎮上,研究、籌備發展柿染這項技藝。


柿餅在過去的社會一直是有錢人才能享用的奢侈甜品。而在產業轉型後的今天,柿餅除了在產季時會吸引大批觀光的人潮外,銷售量早被多元而精緻的新產品瓜分。這裡的柿農原本只以代工、加工為主,銷售都交由他人,但產量的增加,加上柿餅季節成功的觀光行銷,柿農們不但加工、銷售與觀光都自己包辦,更開始思索翻展出新的話題與賣點。柿染班的發起就是在這樣的氛圍下慢慢醞釀出來的。


在這幾年的柿餅節,柿餅加工製作的大宗也是著名柿餅觀光點-味衛佳總是不會缺少柿染的顏色。曬柿餅廣場與煙燻房上的柿日體驗空間,簡單陳設出柿染班設計推出的提包、衣物常常是供不應求,甚至用來佈置的懸掛染布,遇到柿餅季節,也時常遇到民眾詢問是否販售。


柿汁因為具有豐富的天然單寧酸與膠質,所以染色之後,色素與膠質會逐漸固化成為高分子聚合物,使纖維具有優秀的色牢度。如果在透過媒染劑的誘導,柿汁色澤的表現可以延伸由清逸的土黃色到黃褐色、深褐色、焦褐甚至到接近皮革的灰黑色彩。整體來說,由茶褐色到灰黑色的色彩表現,顯現出的沈穩、厚實的特色是柿染織品的最大特色所在。而這樣的性格表現,在許多的層面與新埔客家人的勤檢、篤實、純樸、硬頸相互呼應。


柿子雖然不是新埔當地的作物,但是當地的特殊氣候條件是成為台灣柿餅農特產加工的唯一重鎮。柿餅加工過程包括削柿蒂、削皮、日曬、催熟、捻壓、整型、殺菌、包裝等過程,在強勁九降風和充足陽光幫助下,經過7天風乾和日曬,原本口感乾澀的柿子,搖身一變成香甜甘美的新埔柿餅。


蔡小姐回憶發展的起源時說,在柿餅加工過程中,第一階段的「削皮」,其實就是整個計畫發想的源頭。因為長時間從事削皮動作的阿婆們在站起來時,都需要扶著身旁的柱葉、柿霜…等藥用的用途。新埔農會總幹事曾庭熙說,近年來便宜的大陸柿餅搶市,為留住競爭力,農會開發創新的產品及精緻包裝,業著們為傳承百年的傳統加工業也願意做新的嘗試。或許是因為有共同的目標,或許因為對柿子有共通的記憶情感,柿餅業者與柿染班一直有良好的合作關係,柿染班常常在假日駐點為各個不同的柿餅廠安排柿染的體驗課程,而柿餅業者也提供場地讓柿染班有實習與教學的空間。而當季因柿餅加工引來的觀光風潮也因為柿染增加了話題性,購買的人潮也肯定柿染的成果。為了吸引外界走入新埔充滿柿子的子,而手上柿汁便會沾染到柱子上面,但剛開始都是看不出來的,經過一段時間才會慢慢的顯現出來,如果柿汁沾染到衣服上更是會留下洗不掉的色塊。也因為這個現象,才找上了陳景林老師詢問關於柿染問題而結下不解之緣。


2005年,開始帶領這個柿染班的陳景林老師進一步分析這一項優勢,他說:「每天一噸一噸載走的柿皮,都是能提煉出柿汁的原料。但以往怎麼處理呢?都是倒在山裡面,讓它爛掉。如果這些拿來做柿汁可以做出多少柿汁?」他接著說:「一般用的柿汁是用青果來榨的,是一等柿汁,而用柿子皮來榨的是二等柿汁。一等柿汁比較容易著色,劃上去就不會掉色了,但是布料會變得較硬;二等柿汁,較適合拿來做煮染,而且會比較柔軟,各有不同的用途…」柿汁的用途其實也廣泛,在日本,柿汁經過發酵稱為柿漆,是重要的傳統木器塗料,甚至傳統美濃紙傘也會使用柿汁為塗料。而新埔鎮民雖然也接觸柿子一段時間,但對柿子的用途較限於柿葉、柿霜…等藥用的用途。


新埔農會總幹事曾庭熙說,近年來便宜的大陸柿餅搶市,為留住競爭力,農會開發創新的產品及精緻包裝,業著們為傳承百年的傳統加工業也願意做新的嘗試。或許是因為有共同的目標,或許因為對柿子有共通的記憶情感,柿餅業者與柿染班一直有良好的合作關係,柿染班常常在假日駐點為各個不同的柿餅廠安排柿染的體驗課程,而柿餅業者也提供場地讓柿染班有實習與教學的空間。而當季因柿餅加工引來的觀光風潮也因為柿染增加了話題性,購買的人潮也肯定柿染的成果。


為了吸引外界走入新埔充滿柿子的生活,過去不曾出現過的柿餅冰棒、家家戶戶都會的家常菜-柿餅雞湯,現在也成為吃的文化體驗的一部份。現在寄居於九芎湖文化協會與味衛佳的柿染班,正積極的尋找更多能從事生產的學員外,受高詢問度的影響,短期的研發工作著重於染布樣式的開發,並且是以紮染與蠟染做為主要目標。商品開發的部分,則與樹德科技大學合作,以服裝、包裝、家飾品的開發為主。


如同蔡小姐說,柿子的個性就是「等待」。製作柿餅要等待,未熟的酸澀青果在架上,等待水分消失,經過一週的處理乾燥、反覆擠壓,慢慢的熟成之後,才會出現最後的甜味。這就是所謂的「後熟」。柿染的時候,也是需要一段時間讓布經過日光的照射,才會展現出柿汁獨特的質感。


前後經歷五年的發展,柿染班的人員仍幾乎沒有多大的變動,但因柿染而產生的話題性、媒體的關注與觀光能量卻逐年增加。九穹湖文化協會正積極的尋找固定的教學空間與工作場域,也已經有了幾個預定地點。接下來在有了固定地點後,柿染班也是令人期待的,不論是體驗活動、教育訓練甚至未來柿染的特色賣店都期望能像柿子的個性一樣,經歷過一段熟成的等待之後,才綻放出它獨有的魅力。

網址
https://www.ntcri.gov.tw/communityinfo_190_55.html  
地址
新竹縣新埔鎮照門里3鄰箭竹窩1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