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全台 » 工藝中心查詢 » 工藝中心明細
府城光彩繡莊
類別名稱
染繡工藝類
城市名稱
台南市
內容

【社區工藝扶植計畫成果】


「一形、二體、三色,這是咱立體繡最重要的特色。」已經在府城從事刺繡工藝五十幾年的林玉泉師傅(阿泉師)說,「形體抓得穩,做出來的作品才會美。」走進武廟旁的光彩繡莊,刺繡師傅們正專心地一針一線將色彩豔麗的金蔥線繡刺在素色的底布上。


台南刺繡從清朝時期就已經相當興盛,目前永福路二段介於民族路與民權路範圍的街區是台南市刺繡工藝最密集的產業聚落,並與開基武廟及其周邊廣場形成一個傳統文化產業聚落。赤嵌文化園區的核心-赤嵌樓,位於府城歷史的都心,是早期移民徙入的渡口,亦是台南市街發展的源頭,其周邊古街坊密佈、古廟密集,如祀典武廟、大天后宮、開基武廟、開基天后宮等百年老廟,迄今香火鼎盛,區內少數幾家與廟宇祭典及民生相關的產業,至今運行不輟,為古街坊羅織一段鮮活的歷史網路,如香鋪、瑞泰桶店、雕刻店、金德春百年茶行、繡莊、木屐、燈籠店等與宗教祭典相關行業,如啟明堂、中正堂擇日算命舖等最為活躍。除此之外,著名的傳統美食亦圍繞在赤嵌樓一帶,如義豐冬瓜廠等。由赤嵌樓所形塑的歷史文化氛圍讓光彩繡莊在內的傳統文化產業得以在此持續經營。


光彩繡莊的產品以傳統民俗刺繡為主,包括轎布、寶衣、道袍等;除了實體產品之外,光彩繡莊亦積極推廣刺繡文化課程,將立體繡法技巧,傳授給學生或社區居民,最近亦與金屬工藝、服裝設計、視覺藝術及觀光業者合作,透過體驗教學與創新作品的展覽與介紹,提高無形產品的產值。光彩繡莊投入創作的作法是利用傳統宗教刺繡技巧,結合常民文化的生活日用品的需求,開發新的文化商品。例如利用立體繡技法,從台南市當地的文化古蹟中取材,表現其構圖的美。


為了與大陸廉價的繡品作出區隔,繡莊在產品的產出策略仍以走「差異化」為主,透過傳統圖樣的改良與創作成現代生活較能接受的樣式。繡莊第二代林慧芳說,「像我們的八仙彩圖樣其實已經改很久了,像是肢體語言、背景圖案。改良過的八仙彩的型比較極簡,以前你看到的八仙彩叫做滿繡,改良過後是去凸顯八仙主角,配角收斂一點。以我們這幾年的經驗,改良後變得比較好賣。」根據多年經驗,光彩繡莊的銷售週期,農曆七月算是淡季,八月開始到過年算是旺季。產品的生產從下訂單到做好要看精細度,最快有的五天,也有三個人做七天(滿滿的)。因為布比較容易有灰塵,所以存貨不會放太多件。


林慧芳也坦言,舊款改新款牽扯到許多技術性的問題,尤其該怎麼拿捏形體結構。林慧芳說,「我後來就直接跟師傅說你們自己抓,抓線條,哪邊是可以活動的,哪邊該凹、哪邊可以凸出來,怎麼做線條才會漂亮。換句話說,我們畫出來的東西都是傳統的吉祥物,師傅們對於吉祥物已經很熟悉了,所以應該在另一個層次上去提升自己,看到這個吉祥物應該怎麼表現。現在我們對繡花師傅都是這樣要求,因為我要的東西就是虛實虛實,我不要全部都是滿的。」


除了傳統圖樣的改良創新之外,林慧芳也在阿泉師的支持下,嘗試運用現代科技與現代設計概念,運用傳統刺繡技法和改良的線材,開發符合現代人需求的商品。初期,與大專學校合作,請學生協助設計,但嘗試幾次之後,發現學生無法掌握與拿捏傳統刺繡的特色,設計出來的圖樣與產品樣式,經常都不符需求。所以今年在社區工藝扶植計畫協助下,繡莊也嘗試和不同領域的線上設計師合作開發產品。例如,今年和木鞋工坊合作開發的繡花木鞋,便是一個有趣、具突破性且極具市場潛力的創新商品。


繡莊的銷售通路,目前主要透過口耳相傳方式來行銷,近期亦經由網路下單訂購開闢新的客源。除此之外,繡莊也以展示館方式呈現刺繡工藝的內涵,讓路經的民眾可以走進來參觀,提供訪問、照相、錄影、索取刺繡相關資料服務,透過接觸推廣增加客源。有些顧客甚至是學者與高階人士,購買的目的是為了研究或收藏。


隨著現代生活形態的轉變,以及年輕世代對於民俗信仰逐漸疏離淡忘,傳統刺繡工藝也逐漸由「常民生活」走入「常民文化」之中。有著深厚的文化感,卻喪失生活使用的功能。光彩繡莊從阿泉師創業以來,走過刺繡產業的興盛衰落,也經歷台灣現代化歷程讓傳統工藝面臨走入歷史的困境。但阿泉師和刺繡師傅們仍然堅持用純熟的技法,一針一線捏繡出一幅幅光彩古意的八仙彩;女兒慧芳也在阿泉師和眾師傅們的大力支持下,努力從傳統工藝中尋找文化轉化與現代生活價值結合的可能性與繡莊未來發展的新方向。

網址
https://www.ntcri.gov.tw/communityinfo_190_47.html  
地址
台南市中西區永福路二段186-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