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全台 » 工藝中心查詢 » 工藝中心明細
臺東縣原愛工坊協會
類別名稱
木竹漆工藝類
城市名稱
台東縣
內容

太平洋的曙光乍現,滿天瑰麗雲彩投映在海面,南迴線旁的陡坡上,面海而立的白色校舍份外顯眼,這裡曾經是一處被遺忘的美麗小學,如今變身為部落的木工坊。故事必須從莫拉克風災說起,當時原愛工坊協會進入多良部落協助重建,得到清大傑出校友和相關單位資助,整理復原廢棄的多良國小,購置設備,招募人員,成立部落木工坊,取名「向陽薪傳」,開始構築社區工藝產業的夢想!


【落部工坊廣得專業協助】


向陽薪傳木工坊位於太麻里鄉多良村,部落屬於排灣族,居民十分純樸,從村莊可以俯瞰寬闊的太平洋,四時吹著宜人的海風,充滿南國風情。工坊設立年多來,獲得原愛工坊協會統籌援助資源的挹注,以及前公東高工校長黃清泰的技術指導,已經執行過數期創意木工和機械木工培訓課程,讓部落居民利用良好的木工機械設備展開工作。值得一提的是,黃清泰校長是臺灣早期到德國學習木工的人員之一,很早就在臺東部落進行原住民的職業技能培訓,他也是臺灣極少數的國際級木工競賽裁判,可以說是專業中的專業。因為有黃校長等專業人士的傾囊相授,木工坊的原住民學員很快就學會了專業的木工技術。目前向陽薪傳木工坊已經有能力從事生產,擁有規格化木工製品生產線,可以接單量產益智單位積木、木製線鋸產品、木製紀念品等,提供20人以上的工作機會。其次,木工坊也以環保、健康、在地文化為概念,生產漂流木創意手工傢俱,以及用漂流木做成的花臺、盆栽、寵物、傢俱等裝飾品。因為一次偶然的機緣,原愛工坊協會邀得莊文毅老師,義務協助完成「向陽薪傳」的入口意象公共藝術,從此莊老師與多良部落結下不解之緣。莊老師是臺北科技大學產品設計系的講師,深知發展產品是向陽薪傳木工坊未來經營的重要挑戰,雖然目前木工坊成員已經擁有技術能力,但是產品研發創意尚待加強。於是莊老師與協會共議構思,提出本次計畫申請「多角化社區工藝扶植計畫」的補助,期望邀集產品設計專業者與學生,走進部落和木工坊成員互相激盪、一起學習,為原鄉部落創造更多元的創意產品。


【設計學員帶來創意刺激】


本次計畫分兩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是產品概念規劃設計。主要以設計科系學生為主,招集10位學員,以及莊文毅、鄭孟淙、何其昌、林秀美4位老師。行前先在臺北科技大學設計館定期進行腦力激盪,討論產品發展的各種可能性,最後並整理成初步結論與設計圖。這項產品設計工作營總共7天,2012622師生由臺北出發東行。為了讓學員深入體會花東豐厚的藝術涵養,過程中安排參訪花蓮精緻黏土藝術家邱紹松的「花草空間」,見識其栩栩如生的袖珍花卉和生活場景微縮創作;以及周禪宏博士的「創意角力俱樂部場」,體驗由十幾個貨櫃屋組成的空間所創造出來的多重驚喜。隨後學員進駐多良部落,先認識社區自然環境和排灣族文化的特色,並由黃清泰校長向學員介紹向陽薪傳木工坊的設備和成員。隨後在工作營中,由設計學員解說每個人的設計構想和產品設計圖,經過與木工坊成員討論溝通後進行打樣製作,樣品完成再進一步檢討修正,最後在工作營結束時展示發表。第一階段設計產品完成打樣的包括:明信片組裝風鈴、原木衣掛、山豬餐盤、山豬胡椒罐、大武山意象名片架、日出日落?生紙盒、臺灣黑熊面紙盒、名片盒、山刀書擋、木作LED燈、飛魚轉動玩具、會下降的原木造型?生紙盒等新設計產品。在此同時,學員也為向陽薪傳木工坊發想多款品牌logo


【實作開發迸現豐碩成果】


第二階段為產品實作開發。這個階段的培力對象是社區木工坊的成員,根據前期課程與設計科系學員所設計的產品概念,實際考慮量產的可行性進行改良,或自主設計新的產品。黃清泰校長以設計科系學員的作品為基礎,引導木工坊成員仔細思考作品設計上的特色,激發他們的想像力,進行再創作,過程中因而迸發許多創意構想,開發出多款新產品。而且黃清泰校長要求所有產品要以榫接為主,指導木工坊成員展現細緻的工法,讓作品有了更完整的呈現。這樣的技巧也應用在大型傢具,不但注重造型表現,更考究木頭紋理方向與木材將來伸縮範圍的控制,讓木工技巧的深度有更精準的傳承。經過改良的產品更見趨於成熟精緻,其中有粗獷可愛的山豬信箱、細緻迷人的原木咖啡杯組、DIY組裝的LED檯燈;書擋發展出排灣族青銅刀、獨木舟、山豬三種形式;動物面紙盒在臺灣黑熊之外,也增添雲豹、貓頭鷹兩款;此外還有大型的完全榫接模組化傢具、迷你的魔術傢具組,以及大武山意象收納盒、原木衣架組、置物架與貓頭鷹、手工刻花大盤、原木名片盒……等等。


【彼此激盪互相調適成長】


20121124舉行的聯合成果發表會,產品設計工作營的師生又回到多良部落,與向陽薪傳木工坊的成員重聚,這段期間以來雙方互相合作、彼此激發,完成開發的新產品可以說是琳琅滿目、成績可觀。在海闊山青的美景中、在族人歌舞的歡慶下,貴賓和社區居民見證了本次計畫的豐碩成果。而在口碑的傳播轉介下,木工坊也因而接到更多訂單。經過這次計畫的執行,不僅讓設計科系學員有機會認識原住民文化並思考文創商品的意涵,對部落木工坊的成員而言,也因此在漂流木風格的產品之外,有了更大的想像發展空間。雙方面的互動與學習,彼此體會到生產者與設計師觀點的差異,進而互相調適成長。社區工坊也了解到都會消費者的思考和傾向,釐清製作認知與消費需求的落差,從中調整角度強化產品的設計力。現階段向陽薪傳木工坊有1012名成員,技術較成熟者約二分之一。木工坊有自己的門市咖啡廳展售產品,但問題竟是量產的速度經常趕不上販賣的速度,生產效率有待加強,而從人員訓練、備料計畫到市場評估,都還需要更多時間來累積經驗。未來木工坊將以社會服務為主軸,朝向自給自足的目標努力,在培訓居民、接單生產之外,也可以朝「工作假期」的方式經營,接待都會民眾來這裡渡假並體驗木工製作,結合山海美景、部落文化和多良火車站等在地資源,形成一個工藝深度旅遊的據點,為社區帶來經濟發展的機會。

網址
https://www.ntcri.gov.tw/communityinfo_190_43.html  
地址
台東縣太麻里鄉北里村森川路1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