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全台 » 工藝中心查詢 » 工藝中心明細
新竹縣新埔鎮九芎湖文化發展協會
類別名稱
染繡工藝類
城市名稱
新竹縣
內容

每年九月伊始到十二月,新埔旱坑地區吹起乾燥的「九降風」,正是新埔柿餅大量產製的時節,一筐筐、一籮籮橙黃的柿子,整齊排列在陽光下吹風曬日,數大而美的畫面,向來是愛好攝影者爭相獵取的鏡頭,也成為台灣代表性的映象之一。事實上,除了好吃的柿餅、曬柿子動人的畫面,新埔「柿餅文化」還有一個美麗的新成員──柿染工藝。


【典雅又時尚的綠色工藝】


走進柿餅工場,牆壁處處有深褐的痕跡,那是削柿皮的阿婆,久坐後扶著牆壁起身,沾滿柿汁的手在牆面上留下難以清除的頑強掌印。這些印紋,就是新埔柿染工藝的緣起!


新埔旱坑地區的柿餅加工歷史悠久,名聞全台,但是隨著時代遞嬗,也必須與時俱進,才能保持競爭力。近年來,柿餅產業積極轉型,朝向精緻化、高附加價值的方向發展,並且結合觀光、舉辦柿餅節以招??人潮。為了開發更多吸引人的話題和產品,為了增添柿餅節的文化魅力,發展「柿染」的構想,就在這樣的氛圍中躍上社區舞台。


民國九十四年新埔鎮公所及中衛發展中心邀請染織工藝家陳景林老師,開班指導社區媽媽柿染技藝,今日的柿染工坊於焉肇端。柿染工藝在當地社區有多重的義意和優勢。首先,柿染可以和在地柿餅產業緊密結合,延伸產業的文化意涵,互相提升價值。其次,柿餅製做過程大量廢棄的柿皮、柿蒂和柿葉,都是提煉染料的材料,可以化腐朽為神奇,而且供應源源不絕。其三,柿染成色敦厚樸雅,與客家庄勤儉樸拙的生命風情,足堪相互映美。所以柿染工藝無疑是與當地社區最對味、一項既典雅又時尚的綠色工藝,可以發展出獨特又與時俱進的在地生活美學。


【長久努力終於有了新家】


從九十四年的柿染班開始,一群社區媽媽就在陳景林老師的教導下,持續不懈學習柿染技藝。這些早期的學員,構成柿染工坊的主要成員,經過數年的鍛鍊與成長,技藝已經逐漸成熟,除了能夠到學校與團體教學、指導遊客DIY體驗之外,也有足夠的能力開發柿染工藝品,增益社區生活的美學教育。


從初期的摸索,到成長茁壯,染工坊在民國九十八年第一次參加「多角化社區工藝扶植計畫」,得到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資源的挹注和指導,柿染工坊得以擴大規模,進行更有計畫的發展。除了持續人才的培訓和技藝的提升,並且強化組織運作能力,邁向自主經營的目標。


九十九年「藝染新柿界──新埔柿染工藝發展計畫」再度入選工藝扶植計畫,延續柿染工藝在社區推廣的努力。對新埔柿染工藝執行團隊而言,九十九年是主動出擊、成果豐碩的一年。


首先,工坊終於「成家」了!工坊在成立後,一直沒有固定場所,九十九年新埔鎮公所向新竹縣政府承租閒置的仁愛之家辦公室,轉借給工坊做為推廣柿染之用。仁愛之家久未使用,漏水及牆壁剝落嚴重,但是空間寬廣,內部及外觀經過一番整修和裝潢之後,將成為柿染作品展示空間、DIY教室以及工坊工作室,屋後車棚及空地則是進行煮染、晾曬的理想場所。


有了固定的據點,工坊陸續添購縫紉機和拷克機等機具,置備大型工作桌,現在學員工作起來更加得心應手。而展示空間可以長期展售作品,DIY教室也可以接待更多體驗遊客,這些都讓工坊未來有美好的憧憬。


【主動出擊成果豐碩之年】


在這一年裡, 柿染工坊完成一百二十小時的柿染技藝研習課程,開發十八款商品設計與四款包裝設計。也針對量產過程進行改善,嘗試染製大布塊,並朝向以同一種款式生產多件成品的量產目標邁進。


研習課程中,學員接受老師的傳授指導,在前輩的引領之下,從柿汁的榨取、儲存,到學習染布、晾曬、複染等繁複程序,最終染出自己設計的布,接著依布料材質進行設計、裁縫,最後完成包袋、服裝和家飾等多樣化作品。新進學員彭玉良說,「加入柿染工坊讓我學會利用家居周遭素材,玩出有趣的染布。起初我在社區裡試做、晾曬染布,鄰人總是以疑惑的眼光看我在大太陽下忙進忙出;當我把染布裁製成衣服穿在身上,她們的眼神變成驚訝,看著我身上獨一無二別致的衣服。」


如同研習課程帶給學員滿足的成就感,DIY活動也帶給參與者鮮奇有趣的體驗。配合地方上「新埔心、照門情、樂活遊」以及柿餅季節活動,柿染工坊經由平日接團、參加商圈年會、地產基金等活動,累計參與DIY體驗人數超過二千人次。在這些活動中,遊客嘗試以刷染方式,用柿汁在布杯墊、棉方巾和肩背包上染色。當美麗的圖案在他們歡呼中顯現出來時,柿染也在他們內心留下深刻印象。


體驗推廣活動也深入校園、向下扎根。柿染工坊在竹東國小舉辦客家語刷染活動,六年級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把客家語辭刻在紙板,然後將紙板固定在衣服上,以柿汁刷染出字樣,成為畢業典禮時最具文化意涵的服裝。在枋寮國小舉辦的新住民DIY棉T刷染活動,則是邀請鎮上的外籍新娘親子一同參與,讓她們在??染的學習交流中,更加融入社區的生活文化。


【每次染布都是迷人探索】


除此之外, 柿染工坊也主動走向大眾。九十九年十月二十七、二十八日兩天, 在台北新光三越的全國商圈年會中推廣柿染、展出柿染作品; 針對全國商圈年會新開發的伴手禮─ ─ 兩件刷染肩背袋, 雅致簡潔, 頗受喜愛。十一月六、七日, 搭配地產基金在中壢SOGO的「好柿特集」活動, 除了靜態展示、DI Y 體驗,還有柿染包袋的走秀。這些活動讓柿染有機會走進人群, 而不是等候他人的造訪, 主動爭取曝光的機會, 希望吸引更多人來學習柿染。


柿染以柿汁為原料,柿子的葉、果、皮,都可以拿來熬煉染料。相較於一般植物染,柿染不僅可以煮染、冷染,而且還可以做「繪染」。以繪畫方式將柿汁染在布料上,效果猶如用水墨在宣紙上作畫,能表現出優美靈動的形態,這是一般植物染難以達到的境界。由於柿汁富含膠質和單寧酸,具有不會褪色的特點,時間越久顏色越深;而且染色之後,色素與膠質會逐漸固化為高分子聚合物,讓布料變得有類似皮革的質感,增添多層次的表現性,也更加厚實耐用,更符合客家人勤儉、篤實和純樸的生活哲學。


其實,每次染布就是一次新的嘗試、新的探索,總包含著許多不確定,無法預知解開的那一瞬間,會有什麼樣的驚奇等著我們。這也是柿染創作過程迷人之處。


【多方助力未來美好願景】


做為全台柿染發展的前驅,柿染已經為柿餅之鄉增添文化魅力。然而新埔柿染工藝發展的時間仍然有限,還需要更多助力加以推廣,九十九年二月新竹縣柿染文化協會的成立,就是要集結更多愛好者的力量。在產業化方面,新埔柿染工藝也才剛剛起步,為了追求永續經營,未來將朝向成立合作社的方向努力。

 

如同計畫主持人、九芎湖文化發展協會理事長劉華柱所言,這幾年靠著這群社區媽媽的努力,柿染已成為新埔柿餅文化耀眼的一環。在民國一百年,柿染工坊已經爭取到多元就業方案的經費,可以增加人力進駐,朝向量產及銷售的方向發展。劉華柱誠懇地表示,「希望在推廣柿染的同時,也能促進地方就業人口,降低失業率,這是我們努力的目標。」

網址
https://www.ntcri.gov.tw/communityinfo_190_29.html  
地址
305新竹縣新埔鎮旱坑里4鄰忠孝路12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