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生產木製教具、遊具,到變成全國第一家木器觀光工廠,老樹根魔法木工坊經歷「舊工廠轉型教育城堡、老產業蛻變休閒國度」的奇妙過程,是台灣木工產業轉型的先驅案例。現在,老樹根除了研發充滿台灣意象的工藝木偶,也將以所在地「樹義里」為圓心,串聯起周邊各社區,圍繞木工藝這個核心,建置公共空間木頭裝置藝術,舉辦社區親子工藝活動,形成一個文化生活圈。
【觀光工廠帶來發展轉機】
老樹根魔法木工坊的名字和社區有很大的關聯。台中市南區樹義里的土名叫「樹仔腳」,加上工坊主人江明偉的爺爺叫江老根,於是「老樹根」就成了木作工廠創立時的名字,主要生產原木遊具、涼亭、花架和景觀木作。當時老樹根是少數經濟部核可的遊具製造廠,研發四十多項專利,產品銷售全台,甚至澎湖、金門、蘭嶼的學校都來買。
可是九二一大地震之後,遊具的銷售數量驟減,加上少子化現象明顯,發展前景堪慮,江明偉以半退休狀態經營了幾年,正考慮把事業收起來的時候,一項經濟部委託工研所辦理的「觀光工廠」計畫帶來了轉機。江明偉當時並未確切了解觀光工廠的意涵,但憑著出國參觀的經驗和書上讀到的概念,加上之前經營原木玩具、教具累積豐富又新奇的產品,然後將工廠周邊的菜園、三合院等整合成為一個園區,在十餘家競爭廠商中脫穎而出,獲得補助及輔導邁向轉型之路。
其實工廠轉型的意念,更早以前已經因為幾件小事,在江明偉的心中播下種子。曾經一個「阿凸仔」比手畫腳想向他租用工廠機器,親手為兒子釘書櫃,他想,原來木工廠也可以滿足這樣的需求。曾經他的兒子問他什麼是「筍頭」?解釋了半天,其實兒子感興趣的是「榫頭」,看來魯班公的智慧,永遠不退流行。當江偉明擔任家長會長時,一位家長談起他兒子班上到彰化一家木工廠戶外教學,孩子們都快樂得不得了。江偉明不禁感觸良深,他的木工廠也可以讓孩子們快樂學習啊!
【木頭夢工廠處處有魔法】
許許多多的領悟讓江偉明拼出「木頭夢工廠」的藍圖:將老樹根設備完善、收藏豐富、擁有奇妙教具和遊具的工廠,蛻變成融合自然環境、探索木頭、發掘木工文化的木頭遊藝樂園、遊學木藝地球村。
老樹根園區以原有廠房建築和三合院土地,整修規畫後區分為:DIY手動館、魯班益智館、魔法木工坊、土角厝三合院、獨角仙小棧、木頭鳥咖啡館、草皮遊戲區和阿嬤的菜園等八個部分。每一個場域有各自的內涵和特色,圍繞著木頭工藝,提供體驗、互動、知識、創意、美學和休閒遊樂等活動。
老樹根自轉型以來已有相當成績,九十九年更跨出推廣社區工藝的步伐,執行「台灣意象工藝木偶之研發與行銷計畫」。這個計畫以研發台灣意象文化工藝木偶為核心,首先整合樹義里社區資源及人力,再與國立台中技術學院商設系合作舉辦設計競賽,總共開發六系列三十款木偶,由老樹根的木工師傅打樣、車枳、組裝及修編,完成後由經過教育訓練的學生或社區居民進行彩繪。
【台灣意象木偶魅力十足】
六個系列台灣意象木偶包括:特有生物系列(台灣黑熊、黑面琵鷺、百步蛇、台灣野豬、酒紅朱雀)、民間信仰系列(媽祖、關公、佛祖、彌勒佛、鍾馗)、客家文化系列(黃蝶翠谷、花布大牡丹、南夜合花、北油桐花、美濃紙傘)、原住民系列(阿美族、布農族、卑南族、賽夏族、邵族)、民間故事系列(包公、展昭、王朝、馬漢、虎頭鍘),以及檳榔西施系列五款。
這些台灣意象木偶造形簡潔,意象鮮明,呈現豐富的文化意涵,擁有吸引人把玩的魅力。在工坊舉辦的社區工藝木偶日中,這些可愛的木偶正式對社區居民展示,並廣邀產官學人士舉行記者會,將工藝木偶開發的成果向外界發表。活動中還提供親子木偶DIY彩繪,看著小朋友組裝塗繪完成各式各樣鮮奇可愛的木偶,參與者都覺得能夠透過社區工藝木偶日連結居民互動,是一件很棒的事。
這次計畫包括產學合作的師生約計五十人,以及參與木偶日的社區大人和小孩約一百五十人(包含就業人數與活動參與人數),總計體驗人數約計為二百人。
【打造在地特色的木藝村】
在這次計畫中老樹根扮演社區工藝平台的角色,不僅提供社區居民就業的機會,同時給予設計科系學生實習的空間,而木藝產品的創意研發也帶給工坊產銷的能量,可以說是社區、學校、工坊三贏的局面。完成第一步之後,老樹根還有一個夢想,期望與工坊合作的小型木工坊、結合有創意的年輕人和社區居民的力量 成立台灣文創木偶館,讓木工產業重新恢復活力,打造一個木偶的故鄉、吸引世界各地遊客的木偶工藝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