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全台 » 工藝中心查詢 » 工藝中心明細
卓也小屋手工坊
類別名稱
染繡工藝類
城市名稱
苗栗縣
內容

車行蜿蜒起伏山道, 穿越靜謐客家村庄,翠林夾蔭深處,繞過大石,轉入芭蕉葉虛掩的小徑,卓也小屋就恬適樸實地座落在綠樹花草之間。這是一處充滿台灣早年農家風情的民宿休閒園區,走進依傍水池而建的竹木屋舍,映目處處是手染布的身影,連餐巾、桌布、椅套都是主人自家染製,讓人置身在藍染豐美的情境之中。曾經一度面臨發展瓶頸的卓也小屋,因為藍染工藝的文化丰采,再度煥發迷人的魅力。


【藍染奠定永續經營優勢】


卓也小屋所在的雙潭社區位於以木雕聞名的三義鄉,因為有王爺潭和伯公潭相連而得名。這處曾是電影《小城故事》主要拍攝地點的客家山村,純樸自然,景致優美,尤其每年十一月至三月的「霧季」,濛濛白霧瀰漫低空,村落宛如置身虛無飄渺的人間仙境。如此天候,不只迷人,也正是藍染植物大菁喜愛的環境。雖然卓也小屋一開始主要經營民宿,但是學農的背景讓主人一直無法忘懷農事生產,在園區規畫之初,就積極尋找可以在這裡種植、加工、體驗且具有文化特色的農作。由於大菁極適合三義高濕度中海拔氣候,加上卓也小屋位在客家庄內,結合在地客家藍衫文化意象再恰當不過,於是從種藍到藍染遂成為園區另一個主角。卓也小屋成立工坊,從此一頭栽進藍染工藝的推動。在這裡,藍染是從最源頭開始。由種藍、採藍、打藍、建藍,一直到染布完成裁縫製作,藍染工藝從原料到成品,全部都是自給自足,過程完整呈現。如此結合農業生產、染料調製、工藝製作於一身,除了產品的銷售,也兼及遊客的體驗,讓一個普通的休閒園區變得更有文化特色、更具豐富樂趣,成就永續經營的重要優勢。


【工藝計畫起了關鍵作用】


但是工藝的發展並非一蹴可幾,卓也小屋的藍染工藝得力於專業的輔導,才有今日的成長,其中九十八年、九十九年兩度的社區工藝扶植計畫,具有關鍵性的作用。在扶植計畫的協助下,卓也小屋的工作團隊一方面開發藍染生活用品,將其古樸的色彩、觸感、香味,乃至防蟲抗菌的健康功能分享給消費大眾;另一方面努力打造植物染藝文園區,讓來訪者可以在悠遊體驗藍染的過程中,深深體會其文化意涵與工藝樂趣。在九十九年的「天然染物生活應用──永續計畫2」中,卓也小屋致力於染材及資料蒐集、藍草文化導覽解說系統的建立、藍染文化推廣、藍染商品創新、藍染形象行銷、藍染藝術布置和園區永續經營。九十九年,卓也小屋承辦了暑期高中職教師公民營學習活動,辦理逾百位學生產業參訪、六場社區學校推廣講座,以及配合各級政府單位活動的五次展示。在產品開發方面,改良客家藍衫量化生產,指導聯合科大學生開發四款藍染鞋子,還設計十件手機吊飾、五件西餐用品組及十件寢具組。此外,也建置完成一間藍染展示館和兩間以染布為主題的民宿房間。


【導覽賦予濃厚文化氣息】


其間,工作團隊也收集了四種藍草及相關資料十份,製作成解說看板,規畫兩條導覽路線,以石板、枕木鋪成蜿蜒小徑,從園區經過菜園到藍草園,在田園景觀中,由工坊人員導覽解說,是遊客最愛的行程。富有文化氣息的導覽解說, 從《荀子‧勸學篇》的「青取之於藍,而勝於藍」說起。這句話即是古人目睹藍草不可思議的色素轉化過程,所引發的哲思。其中的「藍」是指藍草,《詩經‧小雅‧采綠》提到「終日採藍,不盈一擔」,採的就是染色用的藍草。而「青」則是藍草製靛染出來的布帛顏色。「青出於藍」基本上是農藝、勞作、化學與釀造的綜合過程,同時構成民生工藝、生活美感的內涵,也反映出藍染工藝悠久的文化。在卓也小屋就可以看到「青出於藍」的過程。目前園區種植大菁約五百平方公尺,年收二次,分別在六、七月及十一、十二月。累積多年經驗,種植技術已趨成熟,大菁的產量穩定,年收約一千多公斤,而且品質良好,藍色素含量高,打藍可得近一百五十公斤藍靛泥,全數供應自家工坊使用。


【用心開拓台灣藍的天空】


由於體驗者口碑分享、媒體的報導及展場的曝光,卓也小屋已經打響藍染園區的名號,九十九年度體慕名而來參加藍染體驗的人數爆增。九十九年藍染工坊平均月來客數約三千二百人,比前一年成長百分之十八,營收也有相當增益。藍染工坊為社區提供了三個全職的就業機會。卓也小屋的藍草種植與藍染工藝已初具規模,下一步將與附近農民契作,擴展大菁的種植面積。參考日本德島等處聞名的「阿波藍」產地,他們種植的蓼藍採收後堆積發酵至少要三個月,而台灣種植的大菁一周內即可產製藍靛,生產效益尤有過之。而且「台灣藍」深具特色,連日本藝師也讚譽有加,未來頗有發展的前景。

網址
https://www.ntcri.gov.tw/communityinfo_190_18.html  
地址
367苗栗縣三義鄉雙潭村13鄰崩山下1-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