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全台 » 工藝中心查詢 » 工藝中心明細
彰化縣鹿港鎮菜園社區發展協會拼布
類別名稱
染繡工藝類
城市名稱
彰化縣
內容

地處鹿港邊緣地帶,未曾沾得古鎮光環,菜園社區投入近十年女紅技藝傳習, 憑藉社造追求自我榮耀,體現生活美學的長永續。就像呵護一個孩子的成長,彰化縣鹿港鎮的菜園社區,花費近十年的心力從事社區營造。他們以「生活美學」為重心,早在民國九十一年開始,就提出「菜園刺繡村十年規畫」,長期以來女紅技藝的培訓延續不斷。在九十九年執行的「菜園有愛‧親親寶被」計畫中,藉由嬰兒被服的設計,邀請社區準媽媽一起參與,把愛縫製到一件件小被子裡,溫暖每一個小寶貝。


【純樸社區生活美學運動】


談起「菜園有愛‧親親寶被」計畫的源頭,可以說是一個傳統聚落自我實現的故事。菜園里位於鹿港鎮西南隅,「菜園」是老地名,但這裡的居民並非種菜維生。雖然屬鹿港古鎮的一部分,可是比起街區的興盛風華、遊客如織,菜園里保留著純樸民居的樣貌和平靜的社區生活。在鹿港的發展史中,有兩句俗諺映照出菜園里的身影。一句是「姓黃企菜園」,說的是鹿港大姓之一的黃姓宗親,早期來台主要聚居菜園,至今社區裡仍以黃姓居多,其他姓氏也都和黃姓有淵源。另一句諺語「菜園豬,街尾戲。」形容鹿港七月普渡「輪普」習俗中,菜園殺豬請客的熱鬧,足以和街尾扮戲酬神的盛況相比。由這些俗諺的意涵,也可以知道菜園居民緊密的凝聚力,以及興旺的活動力。百年古廟「紫極殿」是菜園居民的宗教信仰中心,在鄉里熱心人士倡議捐資下,紫極殿文教基金會在八十二年成立,成為菜園地區文化事務的火車頭。之後隨著台灣社區營造風潮的興起,八十九年間紫極殿文教基金會開始推動「菜園里生活美學運動」,追求營造菜園成為優質的文化社區。


【以十年規畫打造刺繡村】


九十一年的「菜園刺繡村十年規畫」是生活美學運動更具體的落實。這項規畫最早只是一個學習計畫,希望經過十年時間不斷傳習推廣,讓菜園里成為刺繡人口最多,刺繡應用在生活中最普遍,居民最懂得刺繡工藝的社區。之所以選擇刺繡工藝做為主題,一方面因為社區裡有為數不少職場外的婦女,刺繡工藝花費不多,又可以利用家事空閒的時間彈性操作,適合她們學習應用;再方面是因為刺繡及女紅技藝,原本就是傳統生活的一環,很容易將美學的實踐帶進家庭裡。刺繡村的構想,可說是生活美學在工藝層面的體現。「菜園刺繡村十年規畫」從九十一年至九十八年,前後八年間,舉辦過十五期女紅技藝傳習,培訓總時數四百一十八小時,培訓人員達三百八十六人次。九十九年結合多角化社區工藝扶植計畫,社區提出「菜園有愛‧親親寶被」的主題,事實上是「菜園刺繡村十年規畫」接近尾端時程的驗收、轉型和提升。八年多的傳習和培訓,社區學員已累積一定的技藝功力和設計能量,藉由針對社區新生兒量身訂製小被單的過程,一方面可以驗收學員設計、製作的能力,一方面也做為「客製化微型社區產業」的先期實驗平台,嘗試由學習培訓提升到具有生產能量的單位。


【為嬰兒縫製客製化小被】


「親親寶被」計畫規畫了一百零三個小時的培訓課程,內容包括裁縫、拼布、設計,以小被子的製作為主題,再擴及其他親子衣飾用品。課程由謝慧美(裁縫)、徐玉里(拼布)、粘碧華(設計)三位老師主持,招收二十一名學員,經過先期課程訓練之後,再接受社區懷孕婦女申請,為她們即將誕生的親親寶貝縫製「親親寶被」,最後將成品贈送給媽媽和小嬰兒。由於這些小被子和服飾有特定的主人翁,每個媽媽都有不同的需求和喜好,學員製作過程變得不再能隨心所欲,而是必須考慮到使用者,設想小嬰兒的需求,符合媽媽們的期望;整個過程不再是單向思考,必須是雙向交流,而這正是「客製化」的意涵。從「刺繡村」的構想要轉型到「微型社區產業」,客製化是學員必須自我提升的挑戰。同樣為了微型產業化的目標,九十九年的課程從刺繡擴及拼布和裁縫,事實上這些廣義的女紅技藝,過去學員在課程中多少有所涉獵,要完成一件「親親寶貝」更是必須統合學過的各種技法,這無疑是檢驗學習成果的理想方式。實行過程中,社區發展協會首先向鄉親廣為宣告,家中有懷孕的準媽媽都可以申請製作一條小被子。申請通過後,由學員提出設計圖樣,再和申請的準媽媽溝通,經過討論、修改再進行製作,以達到「客製化」服務。學員手工製作刺繡小被子時,也會邀請準媽媽參與,讓她們體驗為愛兒親手縫製的甜蜜感覺,留下美好難忘的回憶。而「親親寶貝」製作過程也錄成影片,等到嬰兒彌月,小被子和影片在大夥兒簇擁下送到新生兒家中祝賀,完成社區同喜的美事。


【邁向開創微型產業目標】


在「親親寶被」計畫的執行過程中,社區媽媽們不僅實踐技藝學習成果,獲得自我實現的成就感,也和社區大眾共同分享新生兒的喜悅。未來這群持續不懈傳習女紅技藝的媽媽們,也計畫將關懷的焦點投注在社區的銀髮長者,為他們製作專屬的產品。此外,菜園社區發展協會也在五月至八月進駐鹿港桂花巷藝術村,在十月參加彰化縣社區營造成果展,十一月在菜園社區活動中心舉行「菜園有愛‧親親寶被」培訓成果展。在這些活動中,除了展出學員製作的小被子、睡袋、背袋、枕頭、浴袍、背心裙等親子用品外,還提供扇子刺繡、柴絲草編粽子等DIY活動,體驗者逾一千二百人次。從九十一年「菜園刺繡村十年規畫」開始,至今十年之期已步入尾聲,這期間社區媽媽們透過刺繡等女紅技藝的學習交流,使得社群關係更加緊密結合在一起。但是她們並不以現在的成績為滿足,未來仍將加強設計能力培訓,增進社區意象的呈現,吸納新血加入傳承,將女紅作品更加融入生活中,並朝向成立社區工坊、開創微型產業方向邁進。即使學員完成的織紋與原始織物精緻度尚有距離,但已足以讓族人驚嘆歡喜、深深感動,我們終於窺見一百五十年前排灣族祖先高度的智慧與技術。如果你有幸走進春日鄉力里部落Maljeveq五年祭會場,除了難得一見的竹竿刺球儀式,迎目而來排灣族男女的盛裝,肯定會讓你眼睛一亮。排灣族的服飾圖案豐富、色澤鮮明,在台灣原住民族中堪稱最為華麗典雅。這些服飾近年多以刺繡手法表現,但是早期傳統夾織之美更令人驚嘆,可惜織法已經失傳了。雖然如此,在vuvu(老祖母)編麻引頌的歌謠裡,還留存著把美麗紋樣進布裡的種種懷想,現在,一群排灣族婦女正努力讓記憶中的織紋復活過來。

網址
https://www.ntcri.gov.tw/communityinfo_190_9.html  
地址
鹿港鎮菜園里三民路25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