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訪過三地門鄉青葉村的人,一定會對這個美麗部落處處可見的蝴蝶圖騰,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這個魯凱族部落,以自己的文化為榮,向心力很強,致力社區總體營造,選擇蝴蝶做為改造社區景觀的主要意象。蝴蝶在魯凱族傳統文化中,代表女人的「勤勞」和男子的「敏捷」,這兩者在彭春林推廣織染繡工藝的過程中都看得到。魯凱男子彭春林以敏銳的創意和迅捷的能力,帶動部族勤勞的婦女走上工藝復興之路;下一步更要集結群力,讓魯凱特色工藝產業聚落得以成形。
【創意敏捷如蝴蝶的男子】
走進彭春林生活創意工房門市,初看到貼布繡製品上捲曲的線條,許多人或許會誤以為是漢人傳統雲紋變體,一經解釋,才恍然大悟──那是蝴蝶,一道道捲曲的觸鬚,後面隱藏一隻隻繽紛璀璨的蝴蝶。蝴蝶紋樣取材自傳統魯凱族裙襬邊緣上的圖案,經過轉化設計呈現豐富多樣的姿采,創意來自彭春林,一個突破禁忌碰觸織布機的魯凱男子。
彭春林出身的青葉部落,是一個美麗的蝴蝶部落。青葉部落位居三地門鄉最北端尾寮山西南麓的台地,遠眺屏東平原,山水秀麗,景色怡人,近年又以社區地貌改造聞名,從入口迎賓的蝴蝶裝置,到家戶牆壁的彩繪造形,彷彿是一處戶外藝術館。或許因為是三地門鄉唯一魯凱部落,族人特別重視自己的文化,保存著固有的生活形態、語言、祭儀和工藝。魯凱族有兩大工藝傳統,一項是石雕,一項是織繡。彭春林的奶奶和姑姑都是部落裡的織繡高手,但是耳濡目染心嚮往之的彭春林,即使對織繡深感興趣卻被禁止學習。
「魯凱男子不能碰織繡女紅,因為這樣會獵不到動物。」耆老長輩這樣告誡彭春林,他應該像一個獵人。於是他長大成為一個獸醫,但卻是私底下念念不忘設計創作的獸醫。因緣際會讓彭春林業餘做起服飾批發生意,然後一步一步走向服飾設計,最終辭去獸醫本職,不斷進修學習,獲得原住民工藝師名銜肯定,最後和朋友江立??回到部落創立「彭春林生活創意工房」。
【致力培育部落織繡人才】
彭春林生活創意工房以「貼布繡」為特色,產製濃厚民族色彩的服飾和生活用品。除了彭春林和江立??之外,現在門市有兩個員工,工房有十個專職人員,在部落中還有約五十人的兼職工班。工房能在社區擁有如此規模的後備產能,與從九十七年起連續三年參加多角化社區工藝扶植計畫大有關係。
第一年開始執行工藝扶植計畫時,彭春林即先調查分析部落的核心文化價值和工藝人力資源,進行織繡人才培養,並且有意識地結合傳統圖騰,發展具有魯凱族特色的產品。第二年以「蝴蝶之雲化」為主題,著重在學員技藝的提升,學習刺繡與植物染兩種實用技術,並延續蝶紋線條定格與繪製的訓練,透過布飾和燈飾創作來展現成果。
九十九年是計畫的第三年度,主題是「花蝶的交織──魯凱織染繡產業社區之形構」。執行的重點分別為:一、魯凱族傳統「織」的技藝的傳授與規畫。二、開發結合蝴蝶紋與百合花紋的魯凱族家飾產品。三、利用群聚力量串連部落及周邊工作坊提升客製化的能量。四、加強國內與國際行銷能力。
【以蝴蝶與百合花說故事】
技藝課程的推動,由彭春林、余政龍、汪鼎芳、吳明峰四位老師,分別以不同專業授課或協助。目標之一是利用當地染材塑造傳統魯凱繡品的獨特風格,因此在植物染課程中,率領學員清查部落周邊的染料植物,並嘗試將魯凱傳統染法使用在繡品材料上。同時,為了充實魯凱圖紋研究,學員也向部落耆老請益,瞭解常用圖紋的文化意涵,彙整為基礎資料,作為後續研究和實際開發繡品的依據。
十二周、四十八小時的課程以實務操作為主,著重在魯凱織法和圖紋的學習應用,以及在地素材的取得、運用和構圖方法等。為了觀摩織染技法,特別安排學員到苗栗野桐工坊參觀,獲得熱情接待之餘,也詳細瞭解泰雅織染的方式和特色,經由跨族群的比較觀摩,讓學員在接下來的實作中,更能清楚分辨魯凱織藝的特色並加以發揮。
創意商品的開發方面,以魯凱族蝶紋與百合花紋為主要元素,創作了三款頗受好評的門簾產品。使用的材質主要是織布、繡線和琉璃珠。其中琉璃珠的用法,是發掘出魯凱族傳統樣式,從圖紋發展脈絡去釐清魯凱與排灣之間的差異性。魯凱特有圖紋的運用,為產品增添文化意涵和故事性。例如百合花在魯凱族象徵女子的純潔,婚前有過親密關係的女子是沒有資格配戴的。對男人而言,百合花代表獵人的榮耀,必須獵獲六隻山豬或黑熊、水鹿等大型獵物,才有資格配戴百合花。
【魯凱文創產業聚落願景】
魯凱語中「繡」和「寫」都是「pajase」,因為魯凱族沒有文字可以記述, 而是藉由織繡的圖案「寫」下族群的故事,然後一代流傳一代。現在魯凱族織繡技藝的復興,讓傳統文化重新獲得發聲的力量。計畫執行期間,工房受邀到大陸北京、十三行博物館、台北文創展等展出,以蝶紋與百合花紋的創意商品,向大眾訴說魯凱族的故事。
回顧三年來的過程,彭春林深深感謝工藝扶植計畫的掖助,讓處於弱勢的魯凱工藝可以一步一腳印地發展,趨於沒落的織、染、繡技藝得以重新傳承,逐漸恢復。現在青葉部落已經擁有能力開發典型魯凱風格工藝品,傳統圖紋的創作也有機會進軍國際市場,並獲得美國家具大廠青睞,連續三年下訂單購買纏繞系列產品,這實在是得力於政府的扶助。
下一階段,彭春林生活創意工房將與其他工坊結盟,朝向「魯凱文創產業聚落」的方向邁進,打造一個微型產業化的社區,讓社區工藝的發展不僅有藝術價值的提升,更有產值與就業機會的貢獻。但是台灣工藝產業多數是小型、甚至微型的工坊,本身發展備受限制,聚落的形成仍須政府在產業機制的建立、人才培訓、資金融資擔保、創作補助、行銷技術強化、量產設備提升等方面給予協助。這也是屏東北部一帶魯凱工藝家共同的心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