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四、五十年代,除了過年、過節可殺雞宰鴨打打牙祭,平常日子,眷村人家想祭祭五臟廟,全得靠小孩到附近田野、溪流「漁獵」。當年,環境沒有污染,使用農藥也不像如今氾濫,捕獵很少空手而回,多多少少會有斬獲-- 虎皮蛙(田雞)、金線蛙(青葉)、澤蛙(土蛙)、泥鰍、鯰魚、大肚魚、田螺、河蚌( 黃金蜆)、溪蝦、蝸牛。釣青蛙需要竅門;抓魚需要工具;抓蝦要有技巧;抓泥鰍、鯰魚要眼明手快其中最簡單,不需要任何技巧,幾乎每個人都可滿載而歸的就是撿鍋牛、摸河蚌。 過去的養鴨人家,在每年陰曆二、三月間買進剛出殼不久的土生種小鴨飼養,每到稻米收成季節,養鴨人家就開始趕小鴨上路,從南一路往北趕,哪裡有稻田收割,就將小鴨子趕進田裡去,吃掉落在田裡的稻穀。 每年養鴨人都會在社團新村附近的溪底、石仔寮停留一兩天,只要養鴨人離開,我們這群孩子便紛紛到小溪尋寶找養鴨人沒發現
2020/12/26 00:00:15
1
2020/12/25 21:26:06
ChiayiTravel
尚未有資料
886-5-2744019
更新日期:1/21/2021 2:53:28 PM
瀏覽次數: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