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綠竹筍來說吧!這兩年已經將多個以生產綠竹筍聞名的鄉鎮,如八里、五股等整合為「綠竹筍聯盟」,成功\地打入鄰近有消費筍類習慣的日本及新加坡市場。成功\的原因,除了標榜台灣綠竹筍的超優品質,也因我們開發出能保鮮的預冷及真空技術。但話說回來,懂得種綠竹筍的國家不只我們,技術開發也不能永保領先,誰能保證未來不會被取代呢?。。 所以,廣開全球戰場,率先卡位建立品牌,便成了部分農民的共識,希望能在品質及技術都領先時,做出漂亮的外銷成績;不過,缺乏資金的民間團體,要切入不熟悉的消費市場,挑戰性非常高。就某方面來說,這似乎和我面對的兒童營養問題有雷同之處,同樣是以小搏大,同樣需運用創意求取勝機。唉!現在我的腦筋不只扭成麻花,根本快成了天女散花。。。 「我們這種把食材當藥材的廣告文化,似乎不太適合歐洲市場。」我趕緊把話題拉回,開玩笑,這套「減肥」金訣,在台灣雖然常常使用,但多年來,胖子族群卻有增無減,這臉可不能丟到歐洲去。況且,我想起在法國當飲食記者的朋友說:「歐洲受歡迎的食物,只有一個標準:自然、好吃;所注重的,是這項食材背後的人文、地理、歷史和傳統,這樣詮釋出的美食品味,才顯得出其價值所在。」。。 總而言之,還是回到食物的原點,由本質來下手包裝。我一邊分析綠竹筍的特性,一邊思考,若是同樣的行銷問題丟到歐洲人手中,他們又會怎麼做?有沒有什麼歐洲食物,已經成功\地在台灣建立口碑了呢?想著想著,當想到綠竹筍獨有的特點如「具季節性」、「隨著時間流逝美味」時,忽然間,一個美妙的食材自腦海間蹦出來──松露。其實不是特別迷戀,但奇怪的是,只要松露的季節一到,便忍不住到熟識的餐\廳,點份松露佐蘑菇義大利麵,或是松露龍蝦卡布其諾湯。松露那特殊的香氣固然迷人,但真正引起我興趣的,還是在於侍者介紹松露時,那簡短卻生動的故事。。。松露的故事。 大體來說,有兩個經典故事,侍者一定會說,其中一則是瑪麗亞婆婆的雞蛋盒,大意是說,瑪麗亞婆婆雖然不富有,但每年都會存筆錢,在季節到時買一小塊松露,包好放到冰箱的蛋盒中,雖然松露的美味會隨著時間流逝,但放在松露旁的雞蛋,皆會吸收到它的精華,瑪麗亞婆婆便靠著這些蛋,過著享受松露的美味生活。另一則是指法國或義大利的農人如何訓練小豬找松露,在豬隻出生後,便在豬的乾草床加了松露片,用松露汁磨擦它的身體,讓豬隻習慣松露的絕妙香氣,最後帶著小豬走入產松露的密林,找尋那身價宛如黑鑽的松露。。。 雖然故事的好壞會隨著述說者的技巧而定,但幾乎無意外的,當說完故事,侍者會端出散發奇香的松露,美美地晃過每個客人面前,在客人搧動鼻翼的吸氣中,侍者由銀製的削刀刨下幾片松露,讓盤中食物的滋味更為提升。那一刻,與其說是在享用餐\點,不如說是在讚美故事本身。藉由故事的催化,食物所展現的不僅僅是維持生命的熱量,更在精神層面及感官情趣上,與食物背後的人文、地理、歷史和傳統連結。「嗯,大體上都是這兩個故事?那可能是一種精密規劃過的『故事行銷法』!」朋友的腦筋轉得快,一語道出要點。。。 「老實說,這松露的故事真不錯,很精準地表達出產地、產品、生產過程的特點及文化,並把日常使用的方式都包裝進去。但我更佩服他們選擇的推薦地點,所謂賺錢就要賺有錢人的錢。採逆向行銷,不從百貨公司或超商開始,反而由高價餐\廳開始銷售,再推回市場。嘖,嘖,這操作手法值得參考,值得參考。」朋友愈想愈興奮,反倒是我有些恍神,原來多年來,我都沒察覺出,自己的生活一直被這故事行銷法影響著……
臺中市
大雅區
瀏覽次數:5
更新日期:1/21/2021 2:53:28 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