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顧學習與休憩 才能滿足顧客體驗。 吃飽喝足了,看看風光就可以走人啦!雖然這是大部份台灣人的旅遊習慣,但來此享受難得的景緻和體驗,是每個人心理都藏有的渴望。如果口福、眼福都飽了,那心理的滿足只達到一半。剩下的一半就不只是放鬆,還得要學習,才能把遊客的收穫餵得飽飽的。這就得靠活動、解說,甚至是主人的特質了。一說到活動規劃,各農場都端得出琳瑯滿目的DIY,也自有一套解說訣竅,不過光這些就夠了嗎?能和設施能相輔相成,並讓每個遊客都享受並學習到,這樣的活動規劃才能讓遊客真正心服。。。◎團體解說V.S散客閒聊。 先來談解說吧!相信一接待校外教學團體,農場都備好有一套解說。雖然解說的好壞很抽象,也僅能靠感受者來評斷,但仍有其他層面可再注意。。 校外教學是團體客的大宗,但面對不同屬性的團體,解說的內容也要跟著微調,像知識及經驗更豐富的社會人士(可增加環境知識類);有專長的特定團體(從其領域的關連性來講);還有銀髮族、家庭親子族(最好有互動、好玩成分多一點)…,他們在吸收程度上各不相同,解說準備上也得更多元一點來因應。。。◎設施規劃要能有休憩有學習。 解說是透過言語對遊客介紹當地特色。但當團體一多,解說的人就變得分身乏術。這時不妨檢討硬體設施有沒有能讓人學習吸收的機會。。 參訪過眾多農場,發覺能做到以設施和牌示來解說的實在不多。這裡不是在植物叢間插幾根由種苗場提供的植物牌就好了,好的解說牌不出錯是第一要務(對著牌子找不到植物的情形還挺常見的),再來要生動有趣、辨識度高,像是用手寫親繪的,會予人親切感;加上互動問答的,可讓遊客動腦有參與感;若能配合造型飾物,也不失為農場的特色點綴。。 蝴蝶、昆蟲、特色動植物是常見的生態教學設施,不過無人帶領便看不到門道,因而解說牌的設置便顯得重要;還有生態園的環境比較起庭院相對雜亂,如何亂中有序也是規劃前要考慮的。。 最後在遊客自導遊覽園區時,有沒有穿插適當的休憩點也要注意,因為這會決定遊客停留與享受的時間。很多農場花團錦簇、草坪一大片,但卻缺乏有遮蔭的座位,一日曬雨淋便想離開,這是我最常見也最普遍的問題。。。◎善用園內素材開發DIY。 DIY活動的豐富程度,應該不用我多述了,舉凡手工藝、料理、園藝、農業採收......,應有盡有,各個老闆絕對都是專家。只是DIY活動大同小異的可不少,一般以特殊作物做主題的農場,活動體驗上比較可以有區隔性。但若綜合型的農場,就得好好開發能具獨特性的活動了。。 這裡倒建議先從成本和意義面上來考量,尤其部份工藝類DIY得先進原料,為了應付時多時少的遊客量,也必須有固定存貨,無形多增了一項成本支出。因此找出園內或附近的自有素材,如花草、種苗、果實、竹子、稻草、石頭,甚至不要的果皮、花瓣、落葉等,都能將之開發出DIY活動,如此對於減低成本、廢物利用及農場獨特性上都有助益。。。◎散客需要自助式活動。 解說導覽、DIY活動,經常都是為團體所設計的。那面對散客呢?哈哈,讓他們一切「自己來」就對了。。 除了上述所提,在設施規劃上能自導學習、陪客人閒聊外,不妨再開發能自助體驗的活動,例如提供腳踏車、遊船,停留時間長又能活動筋骨;若範圍大的可規劃自導式步道,安置清楚的解說牌及適當休憩點,並提供路線地圖;有蔬果花卉栽培的,可提供自助採果、摘菜、採花等體驗。或者也可設置寫生座、吊床、親水區、農產商品賣場等設施,讓一人前來也能獨自享受。。 烤肉也是一種自助活動;同樣的也可設計川燙蔬菜、做沙拉涼拌、泡茶、切水果等這類簡單的自助懦慼A在忙不過來、散客較多的假日很好用喔!
嘉義縣
東石鄉
瀏覽次數:4
更新日期:1/21/2021 2:53:28 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