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宜蘭 » 歷史建築查詢 » 歷史建築明細
蘭陽溪舊鐵路橋
種類
橋樑
歷史沿革
蘭陽溪舊稱濁水溪,是宜蘭縣境內流域最大且最長的河川。其水域貫穿牛鬥山谷就將蘭陽平原一分為二,因而南北陸路交通往來務必以涉水或渡舟越溪。日治時代,為了方便自動車的行駛,曾於1930(日昭和5)年興建濁水溪「假橋」。嗣因蘭地多雨,橋樑常被洪水沖毀,便於1933(日昭和8年),採用鐵筋混凝土製的高架橋架重建永久的「假橋」,並命名「凱旋橋」。1935(日昭和10)年,蘭陽大橋竣工通車,這座「假橋」便被禁止通行拆除,其部份材料旋被移作東港橋的架設之用。1.1924(日大正13)年,宜蘭線鐵路全線通車。初期,鐵道橫跨蘭陽溪是採木架的橋樑,經常維修備嚐困擾。2.1931(日昭和6)年,蘭陽地區連日豪雨,溪水上漲,終將木橋完全沖毀。3.1932(日昭和7)年,鐵道部決定改築更堅固的橋樑,並在地方人士的陳情下與公路共構橋樑。4.1981(民國70)年間,宜蘭縣鐵路擴建工程時,上部鋼樑結構全部更新。
外觀特徵
是宜蘭縣境唯一鐵、公路橋架共構模式的橋樑,也是跨越蘭陽溪的第一座現代化橋樑。工法特殊,且肩負著溪南溪北聯繫之重責,彌足珍貴。
室內特徵
此為橋樑無室內特徵。
現狀
目前舊鐵路橋鋼軌及橋枕已拆除,僅剩上部鋼樑結構及橋墩。
構造方式
構造:下部結構係採用RC混凝土築成橋墩,共計33座,與舊蘭陽大橋共構。上部結構為每跨22.1公尺丁固樑計34跨、長約752公尺,於民國70年間宜蘭縣鐵路擴建工程時更新迄今。
使用情形
95年6月28日鐵路軌道行駛新橋後,目前該舊橋已閒置。
周圍環境景觀
1.比鄰之舊蘭陽大橋於2002年已登錄為歷史建築,可整體規劃及評估再利用作結合之可能性。 2.可與舊蘭陽大橋、二結穀倉、鐵路二結站二結圳溝橋、二結圳、二結王公廟、慈林紀念館、中興紙廠…等歷史空間整合,成為具有二結人文特色的文化景觀。
公告文號
府文資字第0950005021號
登錄理由
為宜蘭縣境內唯一鐵公路橋架共構的橋樑,採沉箱式興建,為跨越蘭陽溪的第一座現代化橋樑,解決了溪南溪北交通的障礙,在宜蘭交通史上具有重大意義,可結合已登錄為歷史建築的舊蘭陽大橋活化再利用。
法令依據
「歷史建築登錄廢止審查及輔助辦法」第2條規定登錄為歷史建築。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
1.鋼樑會鏽蝕,需加以定期維護。 2.目前閒置,為防民眾誤入,在南北橋台增設RC圍牆及告示牌。 3.與比鄰之舊蘭陽大橋,需有當地社區配合後續管理維護。
管理人
交通部台灣鐵路管理局
型式
實體物件
所在地理區域
五結鄉
定著土地之範圍
五結鄉學進段5、5-1號
土地所有權
交通部台灣鐵路管理局
公告日期
9/21/06
創建日期
西元 1932(日昭和7) 年
竣工日期
西元 1935(日昭和10) 年
聯絡電話
03-9322440轉475
位置或地址
宜蘭市與五結鄉交界,跨越蘭陽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