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全台 » 臺灣地區地名資料_具有地標意義公共設施類查詢 » 臺灣地區地名資料_具有地標意義公共設施類明細
太子宮
說明
其義有二:其一指太子宮廟,址在太北里太子宮45號,創立於康熙年間,主祀中壇元帥(太子爺),故名太子宮。其二義為以廟名命名的聚落太子宮庄。
地標說明
址在太北里太子宮45號。
中文發音
Taizi Temple
一般發音
Taizih Temple
縣市
臺南市
區域
新營區
村鎮
太北里
類型
具有地標意義公共設施
歷史典故
雍正六年,於原址擴建廟宇,光緒九年(1883)四月18日,遷建廟宇於現址(原址後方,古廟仍保存完好),現貌為民國七十三年(1984)重建,信徒主要為新營市西部九里(太南、太北、角帶、姑爺、舊廍、五興、鐵線、南紙、嘉芳),在本省太子廟中歷史悠久,香客眾多。康熙二年(1663),福建省泉州府晉江縣人許培元、洪濟舟、何世平、周以德、李中成等人自廈門渡海來臺,在今鹽水鎮上岸,來到今太子宮廟一帶,發現有溝池可為飲源,即在此蓋草寮定居下來,並另建一所名曰太子宮小廟,安奉他們迎奉來臺之三太子(中壇元帥)神像,後來此拓墾人口漸多,人丁漸旺,形成一大聚落,乃以廟名為庄名,稱為太子宮庄。
參考典故
《臺灣地名辭書(卷七)臺南縣》,臺灣省文獻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