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全台 » 臺灣地區地名資料_具有地標意義公共設施類查詢 » 臺灣地區地名資料_具有地標意義公共設施類明細
半路亭(半路店仔)
發音
Puánn-lōo-tiàm-á
中文發音
Banlu Tin(Banludianzai )
一般發音
Banlu Tin(Banludianzai )
縣市
臺南市
區域
安平區
村鎮
石門里
類型
具有地標意義公共設施
歷史典故
道光年間安平與台南之間的台江內海,因泥沙淤積之故,已逐漸浮覆陸地,可以步行通過,只是路線迂迴又低溼,又不固定。光緒元年(1875)台灣道台夏獻綸修築安平、台南之間的道路,路的兩側,開挖魚塭,再以挖出的土填路基。光緒十五年(1889)道台劉璈又將其整修為大路,可通行人車。因為道路為泥沙所築,每逢下雨,路面便泥濘不堪,舉步維艱。於是地方富商捐款於半途搭建亭子,供行人避風雨,這個亭子就稱為「半路亭」。後來變成租稅檢查所。(伊能嘉矩著,楊南郡譯,1996:369)現址可能是在國泰臨海社區一帶,關聖帝廟西邊安平路2
參考典故
《臺灣地名辭書(卷廿一)臺南市》,臺灣省文獻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