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全台 » 臺灣地區地名資料_具有地標意義公共設施類查詢 » 臺灣地區地名資料_具有地標意義公共設施類明細
第五期重劃區(五期)
地標說明
五期的範圍,北起運河,南至鯤鯓湖,東起中華路二段,西至二鯤鯓。
發音
Gōo-kî Tiông-uē-khu (Gôo-kî--ê )
中文發音
NO.5 Qi Re-delimit Area(Wuqi )
一般發音
NO.5 Ci Re-delimit Area(Wuci )
縣市
臺南市
區域
安平區
村鎮
港仔里
類型
具有地標意義公共設施
歷史典故
本里運河以南屬於第五期市地重劃區,跨安平區金城里、石門里、南區文南里、文華里。該地在清代原本是台江內海的水域,進出府城的船隻都由鹿耳門經過台江內海,再進入西區的五條港。道光三年(1823)的大風雨沖出曾文溪,台江內海也浮覆了沙洲,使安平、台南間頓時有泥沙淤塞,航行大受影響。清末夏獻綸建安平大路,築運河,挖魚塭。因此自日治時代以來,近百年的景觀變成了魚塭。台江內海的殘留部分,就叫鯤鯓湖。民國六十七年台南市政府擬定以圍填鯤鯓湖的水域,作為第五期市地重劃區,以紓解日益飽和的市區人口,並將市中心過於狹隘的市政機關
參考典故
《臺灣地名辭書(卷廿一)臺南市》,臺灣省文獻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