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全台 » 臺灣地區地名資料_具有地標意義公共設施類查詢 » 臺灣地區地名資料_具有地標意義公共設施類明細
鹿耳門天后宮
發音
閩南語發音
中文發音
Lu-ermentianhou Temple
一般發音
Lu-ermentianhou Temple
縣市
臺南市
區域
安南區
村鎮
顯宮里
類型
具有地標意義公共設施
歷史典故
鹿耳門天后宮原本位於舊厝地仔(舊廟地仔),即現今之鹿耳門溪河床及附近魚塭中。鹿耳門天后宮相傳建於明鄭時代,為鄭成功登陸時所奉之媽祖神像,並建廟奉之。正式文獻則記載建於康熙五十八年(1719),稱媽祖廟,有僧舍,僧人居之。(陳文達,1993:211)乾隆年間,建有公館於附近,供行旅候船或等待稽查時借居。(新建鹿耳門公館碑記)另有「重興天后宮碑記」,說明天后宮的廟貌。後來天后宮毀於同治十年(1871)的洪水。據聞當時的廟祝林贊等人搶救廟中神像,災後將廟內神像寄於府城三郊,媽祖宮仔的居民獨留一尊據稱是當年鄭成功
參考典故
《臺灣地名辭書(卷廿一)臺南市》,臺灣省文獻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