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全台 » 臺灣地區地名資料_具有地標意義公共設施類查詢 » 臺灣地區地名資料_具有地標意義公共設施類明細
真護宮
說明
位於蘇厝庄南社尾角,由長興宮分衍獨立出來,與長興宮分立於庄南、庄北,各自舉行瘟王醮,分庭抗禮。
發音
閩南語發音
中文發音
Zhenhu Temple
一般發音
Jhenhu Temple
縣市
臺南市
區域
安定區
村鎮
蘇厝里
類型
具有地標意義公共設施
歷史典故
蘇厝地區原以長興宮為庄廟,庄南郭姓庄人原私祀李、池、吳、朱、範等五府千歲,後獻予長興宮合祀,當時約定十二瘟王為天王,應鎮守內殿,五府千歲為地王,鎮守殿外。但有人私自將五府千歲移入內殿奉祀,被長興宮蘇、林兩姓發現,乃將五府千歲移至廚房,引來社尾角信徒的不滿,因此另築廟奉祀,依「三姓十八甲,五聖建大廟」的神諭籌建神廟,直至民國八十一年(1992)才完成。真護宮於民國五十六年(1967)舉行首科王醮,正式與長興宮分庭抗禮,仍依照原廟醜、辰、未、戌年三年舉行一科,不過時間提早於三月上旬前後進行。n
參考典故
《臺灣地名辭書(卷七)臺南縣》,臺灣省文獻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