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全台 » 臺灣地區地名資料_自然地理實體類查詢 » 臺灣地區地名資料_自然地理實體類明細
鹿陶洋
地名說明
「鹿陶洋」,平埔語作「Lohot-an或Ruhot-an」,譯義為「鹿場」。Ruhot或Lohot係洪雅族(Hoanya)語「鹿」之義;而an為所在地。鹿陶由來根據黃文博先推論,應該與康熙五十六年(1717)周鐘瑄諸羅縣誌卷一封域志,山川所載:「大武壠之西北,峭壁懸崖,為五步練山。其並而相埒者,為消離山,他如鹿馭山、東西煙山、虎頭山、茄拔山……」。中的鹿馭山有關。光緒年間出版的安平縣雜記:「四社番一歸於內攸庄所管,其四至界址……北至大武壠、茄拔、駱駝山館為界」,首見駱駝之名,其諧音為鹿陶,該山前有一片平地
中文發音
Lutaoyang、lutaoyangshan
一般發音
Lutaoyang、lutaoyangshan
別名
鹿陶洋山
城市
臺南市
區域
楠西區
鄉鎮
鹿田里
類別
自然地理實體
歷史典故
位居本村中央地帶,臺3線省道東側,按「鹿陶洋」和玉井鄉的「鹿陶」,原均屬洪雅族人之地,後為台窩灣族(Taivoan)之大武壠社所得。
參考典故
《臺灣地名辭書(卷七)臺南縣》,臺灣省文獻會、《台南縣平埔地名誌》,臺南縣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