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三年(1823)大風雨,台江內海陸地浮覆,原灣裡溪之河道,直接西行入海,沖出曾文溪,另有一河道入台江殘部之四草出海。後來曾文溪再改道,經蚵殼港向西至公地尾,再轉南經鹿耳門入海,此下游河段就叫做鹿耳門溪。(盧嘉興,1961:16)
閩南語發音
Lu-ermen River
Lu-ermen River
臺南市
安南區
城西里
自然地理實體
由台灣堡圖仍可見到該河道由砂崙腳東北流入。台江內海陸化後,鹿耳門口的航運大為受阻,所以府城三郊在鹿耳門溪和府城之間,築有竹筏仔港。而鹿耳門溪岸常被漁民私墾佔用港道,加上曾文溪水徑此入海,係轉一個大彎,故河道漸成堀鑿曲流。同治十年(1871)又發生大風雨,導致鹿耳門溪之河岸被毀。明治四十四年(1911)曾文溪再改道沖向十分塭,經青草崙在國賽港西行入海,使南岸之鹿耳門溪與北岸的三股子溪變成斷源小溪。(盧嘉興,1961:117-135)現今鹿耳門溪河道仍經由本里南邊入海,上游舊河道已經陸化。另與溪筏港排水道及嘉
《臺灣地名辭書(卷廿一)臺南市》,臺灣省文獻會
更新日期:11/30/2024 2:27:31 AM